——南京玄武区筑造“六大体系”合力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早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发展理念。在南京玄武区,这一理念已经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被付诸实践多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无疑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过去的五年,拟制《玄武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和《玄武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快科普阵地建设步伐,扎实开展科普培训活动,公民科普素质显著提升,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玄武区实践的具体内容,“科普兴区”“科普惠民”的效果也逐渐得以体现。作为全国首批科普示范区,2016年以来连续3年获得“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获省科普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科技拥军有功单位”。

玄武区高度重视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领导机构,成立了科普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创建合力。按照“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总思路,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巩固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化格局。玄武区利用区域优势,在创建工作中,推进“六大体系”打造科普特色品牌。

▲玄武区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颁奖

▲玄武硅巷论坛

▲防震减灾科普体验一日游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玄武区第31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

扎实推进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玄武区把“科普示范”作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行领导小组讨论分析,各级示范,“区、街、社”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构筑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科普示范体系。

玄武区动员全区上下深入开展各项科普示范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区7个街道全部达到省级科普文明街道标准;2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家、省级13家、市级12家;省级科学特色学校10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江苏(南京)玄东科创服务基地1家;各类社区科普教育基地48个、科技拥军基地4个;科技广场2个。

全区基本形成了主导特色产业用示范基地来引导、科技推广用示范项目来推动、群众科学素质提升用示范队伍来吸引、科普创建用示范街区来促进的科普工作态势。

全力推进科普宣传体系建设

“抓住融媒体发展机遇,主动适应媒体发展变革,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科普信息需求”玄武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玄武区形成了以微信、微博、科普网站等互联网立体化数字科普为宣传主体,以宣传专栏、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科普教育基地为宣传阵地,以科普阅览屏、地铁、电视台等为宣传平台,以重点科普活动为宣传载体的“大科普”宣传体系,为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氛围。

以推进科普中国的落地应用为例,玄武区通过遴选命名41个社区为“科普中国•玄武e站”,以科普阅览屏为载体,开设“玄武科普”专栏,紧扣时事特点,宣传玄武特色,精准推送民生热点科普信息,搭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科普信息化服务新阵地。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依托科普中国平台,玄武区通过尝试“防疫+”科普模式,积极组织街道社区科普信息员开展线上疫情科普宣传,全区2976人直接参与科普信息宣传,转发各类科普文章322192次,引导广大群众科学防控,消除大家对疫情的错误认知和恐慌心理,确保“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在疫情面前彰显科普力量。

着力推进科普培训体系建设

在创建科普示范区进程中,玄武区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运用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重点面向四类人群开展教育培训。

面向未成年人,以科技类创新大赛和校外活动为载体,在南京市率先推出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评比,2名区长奖获得者入围第1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1名同学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和金牌得主。组织开展城墙宝宝暑期公益科技夏令营活动,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面向城镇劳动人口,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着力点,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92次,开展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人次达28万人次,有效的提升了城镇居民再就业。26.6%的城镇劳动人口获得各类技术等级证书,通过培训,使得一批城镇劳动人口走上再就业岗位。面向机关干部,把科普教育纳入各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先后为各部门配发13000余册科普知识读本,邀请专家教授举办高端报告会、专题座谈等。面向社区居民,以社区科普大学为平台,着力打造“社会大协作,你我同参与”的大科普氛围,确保社区科普“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努力推进科普设施体系建设

科普工作亦讲究“渠道为王”,玄武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时俱进才能解决科普工作者与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

近年来,玄武区在全区建起66座科普画廊、59个科普活动室,11个社区青少年科技活动阵地,坚持“一社区一特色”,充分发挥社区科普资源,形成以社区科普基地为中心,向学校、单位、家庭辐射和延伸,实现“基地建在哪里,科普影响到哪里”。板仓社区联合十三中、智高科教成立首个“社区青少年创客实验室”;台城花园社区联合古生物研究所在社区打造“三新”科技小广场,成为南京市首批“三新”科技社区。

大力推进科普惠民体系建设

近年来,玄武区在创建科普示范区过程中,树立科普“为民”理念,全面对接民生需求,科普惠民项目成效显著。

玄武区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科普教育资源,率先在全省启动社区科普大学管理新模式,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科普大学教育资源共享,每年有超万人参加科普大学学习,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科学素养。

玄武区科技局发挥区域优势,由过去自己做科普,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科普,在整合自身科普资源的同时,十分注重整合辖区内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旅游资源等独特的科教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科普资源,建构了由单一到多元,由局部到整体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通过邀请中科院南京分院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128场次;联合省环保厅宣教中心、省科普作家协会及南京玄武区守望自然科普中心等单位开展“我们生活在南京”长江生态科普巡展。

奋力推进科普人才体系建设

近年来,玄武区以构建科普工作队伍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通过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能力,为全区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是玄武区贯彻实施《纲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战。然而,科普没有落幕。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任重道远。玄武区将以此次创建为起点,满怀信心地创造“十四五”时期科普事业新业绩。(作者:赵晓从 编辑:谢长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