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麻雀爱读书,谈诗论文,走进古人。《王禹偁诗文传》为您讲述宋初文学家王禹偁的一生。

王禹偁诗文传十三:任职史馆,博览史书

第十四章:身在朝廷,心系百姓

端拱元年(988)年末,因为皇帝免去了五日一次的朝见,馆中也没什么公事,王禹偁因此经常看书到很晚,第二天又常常晚起。这天早上他一觉醒来,发现卧室的窗外已堆上了雪花。披衣出门一看,雪花已弥漫天地。

这时王禹偁的父亲、弟弟都和王禹偁同住(母亲早年离世)。弟弟王禹圭还没有成婚,王禹偁把他接来京城,打算为他安排一门亲事;同时也监督他读书,准备以后考进士。看到下雪,家人都很高兴。王禹偁的妻子置办了酒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庆贺“瑞雪兆丰年”。

王禹偁享受着天伦之乐,思绪却飞到了远方,飞到了北部边疆。这些年宋朝与北方的契丹连年征战,这冰天雪地,不知道那些守边战士和往边境输送粮草的百姓如何度过?王禹偁想象着那些士兵和百姓的困苦处境,写出了长诗《对雪》: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他又想到了自身,对自己身处的安逸颇感惭愧: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他认为自己作为谏官却没有进过良言,身为史官却没有发表过对历史的独特见解;既不能像农民一样耕田,也不能像战士一样拉弓射箭、保卫国家;既没有使人民富庶的办法,也没有能够平息边境战乱的计策。却白白占着官位,领着俸禄,真是百姓的蠹虫!

最后这几句王禹偁过于贬低自己了。他的本官“右正言”(原称右拾遗)原是谏官,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只是阶官,并不实任其职,所以王禹偁并没有进谏的职责。虽然当时的官制就是如此,但王禹偁心中仍然不安,认为自己多拿了一份俸禄。至于他说自己“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前面已经提到过,他做了不少的史论文,绝非“褒贬无一词”。

王禹偁这样贬低自己,是他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官吏,在想到身处困苦的百姓时,一种无能为力的痛苦的表现。作为低级朝官,王禹偁在朝廷大事上没有任何决策权,只能找机会向皇帝或执政者上书,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他在直史馆期间写了不少含有规诫意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写给执政者或皇帝的话,然而日理万机的皇帝是没时间看的,只能便宜我们这些后人了。

在《有巢氏碑》中,王禹偁回顾了有巢氏以来历代君主的居住条件。

有巢氏被称为人类巢居的发明者 、巢居文明的开拓者。《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人们最初不懂得造房子,有巢氏教人们依凭树干搭建平台,在平台上空的树杈上盖上干草遮蔽风雨。没有门窗,简陋至极,但当时的人们已经很满足了。尧舜禹时期的建筑还相当简朴,房梁用的是未经砍削的原木,屋顶用茅草简单覆盖。周公辅佐周成王,建明堂辟雍,非常威严壮观。虽然工程大,但由于周公善于治理人民,人们都乐于参加修筑明堂的劳役,而不觉疲劳。

到了后世,风俗浮薄,不再朴实,君主们穷奢极欲,纷纷建造豪华宫殿,为了自身享受不顾百姓的死活。如夏桀的瑶台琼室、商纣的鹿台、楚灵王的章华宫、夫差的姑苏台、秦始皇的阿房宫等。这些建筑用尽了当时的民力物力,劳民伤财,激起民怨,为统治者的覆灭埋下了祸根。而随着王朝的灭亡,最终那些宫殿无不被毁,成为一堆废墟。

最后王禹偁感叹,上古之君教百姓筑巢而居,是为了百姓;后世君主驱使百姓修筑豪华宫殿,是为了自己,所以百姓感到痛苦,纷纷起来反抗。仁慈的君主应常常想到祖先巢居时的情形,少修筑宫殿,多建些民宅。这样的话,即使赶不上有巢氏,和尧、舜、禹、周公相比,应该差不多吧?

《录海人书》是王禹偁仿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作。

秦末,一位东海渔民在出海时,被风吹到了一座小海岛上,他上岛观看,“至则有居人百馀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偃者,有濯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人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渔民一打听,原来他们就是秦始皇派出去寻找仙药的徐福所率领的那三千童男女及其后人。

当年,徐福知道找不到仙药,到了这个海岛后便常住了下来。他们在岛上种粮食,又靠捕捉鱼鳖充饥,还采集岛上的花卉食用,因此得以延长寿命。没听说过南戍五岭,也没听说长城、阿房宫的劳役,中原地区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也奈何不了他们。因为活得轻松快乐,时间一长,他们都不再想家,安心地住在岛上。

第二天,渔人准备回家,岛上人请他转告中原皇帝:“假如能减轻百姓赋税,停止战争、劳役,那天下百姓都会像我们一样怡然自得,快乐地度过一生,又何必求仙、求长生呢?”

这是在婉转地劝告君主减赋税,停止战争、劳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