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着許多美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四大美女:西施、貂蟬、楊玉環和王昭君。這四大美女一個個都有着絕世容顏,一個個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也都有着各自的歷史貢獻,其中屬王昭君貢獻最大,被後世稱讚最多。

王昭君

,也叫王嬙,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落雁,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王昭君留給我們的印象較深的除了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外,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她是歷史長河中有所貢獻的人之一。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像王昭君這種遠嫁和親的公主很多,和親大多都是政治聯姻。

王昭君

和親的出現與原因

和親指的是封建統治者與邊疆少數民族統治者通過嫁娶方式建立的一種政治聯姻,其在大多數情況下體現的是一種政治行爲。和親現象的出現最早始於漢朝,漢朝建立之後,

漢高祖劉邦

剛剛建國,國家政局十分不穩定,並且還面對着北方邊境匈奴的來犯,剛建國的劉邦正是得意的時候,面對着邊境的匈奴,他決定親自出徵,可是匈奴勢力太過強大,劉邦與他所帶領的軍隊被困在了百登達,之後靠着美人計才得以解脫,雖然這次劉邦逃脫了,但是他深知邊境的匈奴是他的一大威脅,回到中原之後劉邦決定改變對匈奴的策略,這時劉邦的手下

劉敬

出了一個主意,既然軍力抵抗不了匈奴,那麼可以效仿美人計,將公主嫁給匈奴首領作妻子,漢高祖劉邦沉思了一會兒,認爲劉敬說的有道理。

昭君出塞

漢高祖劉邦只有一個女兒魯元公主,呂后得知要將自己唯一的一個女兒遠嫁匈奴,她十分傷心,便苦求着劉邦不要這樣做,魯元公主畢竟也是劉邦的親生女兒,他自己也是不忍心地,之後便在宮中挑選了一位宮女,將其改姓爲劉,封爲公主遠嫁匈奴,公元前199年,劉敬護送“和親公主”前往匈奴,與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簽訂了“

和親契約

”,至此穩定了邊境的安穩。而這一舉措使得和親政策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漢高祖劉邦之後的漢朝皇帝也採取了和親政策,將宗室女子嫁給匈奴單于,和親制度之後一直被歷朝歷代所沿用,直到清朝時才消失。

漢高祖劉邦

和親雖維護了國家和平,但是犧牲了個人的幸福

歷史中的和親都是爲了維護國家的和平,和親有利於雙方國家的和平穩定,有利於百姓生活的平穩安康,但是和親卻獨獨委屈了一人,那就是和親的公主。“

出嫁辭鄉國,由來此別難。聖恩愁遠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顏盡,邊隅粉黛殘。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

”這是唐朝的

宜芳公主

在去往與奚族李延寵和親的路上所作的詩,詩中體現出了宜芳公主無盡的苦楚和思鄉之情,宜芳公主遠嫁後,不僅失去了幸福還失去了性命,她嫁過去不久,李延寵就起兵造反,還殺害了宜芳公主。和親制度中國家的利益是高於一切的,而女子只是附屬品,她們所受到的屈辱與痛苦,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她們要被迫遠嫁他鄉,離開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告別自己的親人,和親雖穩定了國家之間的和平,但是也犧牲了個人的幸福。

宜芳公主和親圖

和親嫁真公主好還是假公主好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的和親中,有真公主也有假公主,歷朝歷代的和親都是爲了維護兩方的和平,公主的真假到底有何意義?歷史上的第一次和親,漢高祖劉邦嫁給匈奴的只是一名宮女,妥妥的假公主,大家熟知的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原本也只是一名宮女,之後她主動請纓才被封爲公主遠嫁和親的,和親本質的目的不是爲了娶公主,只是一種政治上的聯姻,和親主要目的是爲了要維護國家的和平穩定,而只要達到了這種政治目的,那嫁的是真公主和假公主就無所謂了。還有就是如果嫁的是真公主,麻煩就會比較多,真公主都是金枝玉葉,脾氣一般都不小而且還難伺候,但是假公主就比較容易伺候,真公主有時候要是在他鄉受到了委屈,向家鄉父皇的告狀,這就會挑起雙方的事端,甚至可能引起戰爭,而假公主就算受了委屈,或者是雙方又發生了矛盾,不用顧及假公主的身份和安危,由此可見,假公主比真公主好。

王昭君劇照

和親的歷史作用

每個朝代的和親都有着稍微的不同目的,但是總的目的都離不開維護民族的和平穩定。和親作爲一種政治策略,靠着雙方和親以達到維護雙方和平友好的目的,和親除了最主要的政治目的外,和親還增加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文成公主

嫁到西域後,就將中原的耕作技術傳給了吐蕃人,提高了當地的糧食產量,還教當地的女子刺繡、紡織,促進了當地的手工業發展,和親的出現還促進了雙方之間的經濟交流,雙方市場的交流加速了雙方的經濟發展。

文成公主入藏圖

和親不僅利於了政權的穩定,也增強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但是和親也使“公主們”擔起了維護國家穩定的重任,和親是雙方達成一種和平的儀式,對於嫁出去的公主大多數都不被在乎,這些在歷史中默默付出的女子,大多數都未青史留名,但是她們所以人都值得敬佩,她們的偉大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句話“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