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在學術界好像不被那麼重視,主要是因爲三國時期已經非常久遠,沒有太多的歷史資料,比較專業的就是一本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三國志注》。

那本《三國演義》可謂是婦孺皆知,其中大概有七成是來自正是,其餘的三成很多都是爲了情節的需要杜撰出來的。當然這部分情節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們主要聊聊曹操。

曹操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親曹嵩,是當時的太尉。曹操從小就很聰慧,後來長大了就喜歡去各地結交名士。二十歲的時候,經過州郡的推薦,通過舉孝廉成爲“郎”,授予他洛陽北部尉。

靈帝光合七年(184年),改任騎都尉,跟着黃埔嵩鎮壓潁州黃巾軍,升遷爲濟南相。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與袁紹討伐董卓失敗了。後來鎮壓黃巾軍,曹操的隊伍日益壯大,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漢獻帝都許縣,被封爲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徵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

當然,曹操的這些歷史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們試圖從其他的角度去重新認識。

曹操

首先是政治方面。曹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的,他加強了中央集權,抑制了地方豪強。他用人唯纔是舉,不論你是什麼出身。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了世族門第觀念。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他是一個典型的使用法家東西的。曹操從一開始走上仕途的時候就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是當時這種氛圍臺嚴重,曹操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真正有了權力之後,才全面推行法制的政策。黃河流域在曹操的通知之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有了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曹操是精於兵法的,寫了《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重點來說說這個《孟德新書》,他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在《孟德新書》之前,已經有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陰符》廣爲流傳。但是在曹操的《孟德新書》之後,整整幾百年都沒有新的名作,一直到了明朝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纔開創了中國近代戰爭軍事理論的新高峯。這本書一共有十四篇,其中十三篇都是兵法韜略,最後一篇是政治方面的東西。一直唐朝的時候,在《唐李問對》中仍有提到“曹公《新書》”,這就說明在唐朝的時候,這本《孟德新書》還是有一些存在的,在唐朝之後就失傳了,這也是一個很大遺憾。

曹操

曹操的“建安文學”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由文人創造的詩歌大高峯。當然在這之前有《詩經》,但是《詩經》是由民間創造的,也不知道具體的創作者。所以說他是第一。毛主席也是非常喜歡曹操這個人的,毛主席最喜歡寫的詩詞是《觀滄海》和《龜雖壽》就可以看出。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爲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而且曹操也是一個愛書之人,建安五年,曹操擊敗袁紹之後,就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做了魏公之後,還設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大量收集在戰亂中散失的東漢官府和民間藏書。

曹操

在經濟上,曹操在北方實行屯田制,興修水利,這就很大程度低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是以公家投資的方式保證在再生產,在這當時是一大創舉。後來,曹操在自己的遺囑當中也體現了自己一貫簡樸的風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曹操是這樣評價的:“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趙先生認爲,曹操真的是一個全能的人物,政治才能,軍事才能,藝術才華樣樣精通。我有這樣一個想法,如果曹操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是一個公司的CEO,而且一定是非常出色的,你們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