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生鮮電商,賽點未至

任曉寧

錢來了。

2020年7月到8月,疫情尾聲期的投資者們依舊謹慎,但生鮮電商賽道上已經一茬接一茬的密集融資。

這一輪融資數額都不小。每日優鮮融資4.95億美元,創線上生鮮超市有史以來最高額融資記錄。興盛優選融資8億美元,是社區團購公司最高額。誼品生鮮融資25億元人民幣,同城生活先融資2億美元,又與鄰鄰壹合併再融資數千萬美元。十薈團今年已經融資三輪。

“6月份之前,資本還會觀望一下,接下來這個行業融資消息會越來越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向記者預測。

這與2019年生鮮電商倒閉潮是截然相反的局面。當時不到一週時間內,呆蘿蔔、吉及鮮、我廚、易果生鮮都因融資失敗,傳出關倉、裁員、倒閉、被法院列爲被執行人的消息,外界對於生鮮電商商業模式質疑聲雲集,資本遇冷。

如同2003年的非典推動了電商一般,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生鮮電商“枯木逢春”了。

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稱,其各項數據在疫情期間飛速增長,不僅是用戶,還有客單價,購買頻率。直接影響是,每日優鮮連續6個月的經營性利潤率爲正,困擾生鮮電商行業多年的盈利難題,即將解決。

最爲難得的是,疫情改變了人們買菜的生活習慣。以前點外賣的年輕人,逛線下市場的中老年人,現在,都習慣線上買菜了。

生鮮電商2015年誕生,新貴無數,倒閉者更數不清。直到2020年,生鮮電商第一次真正做到了全民普及,成爲活下來的創業公司變大變強的好機會,成爲投資機構在寒冬中看到的好標的,也成爲大平臺藉助自有能力收割的好市場。

啓信寶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生鮮電商行業共有4個融資案例,披露出的融資總額最高爲4000萬美元。今年7月,共有8個融資案例,最高爲8億美元。生鮮電商,又一次變熱鬧了。

前置倉下半場

4月27日,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發出內部信,認爲線上生鮮超市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從上半場的拼模式,到下半場的拼內功”。

每日優鮮是2015年就誕生的生鮮電商公司,主打前置倉式線上生鮮超市。在這個行業,算是元老級公司。

7月23日,每日優鮮獲得4.95億美元融資,是該模式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家。一位接近每日優鮮的人士告訴記者,這次融資非常順利。

生鮮電商的運營模式可以分爲三種:前置倉、倉店一體、社區團購。每日優鮮是前置倉的最大玩家,在全國有1000多個前置倉。這個賽道上,除每日優鮮外,還有老對手叮咚買菜,以及最近開始發力的美團買菜。

每日優鮮獲得高額融資,與疫情間的良好表現有關。5年供應鏈積累下,每日優鮮在疫情期間保證了商品供給,也因此獲得認可。王珺透露,2月到3月份,每日優鮮平均客單價從疫情前的85~90元提到了120元,峯值甚至達到150元。在用戶增量上,過去的60後、70後開始在線上買菜了;過去叫外賣的用戶開始做飯。其中,快手美食佔比快速攀升,一個麻辣香鍋面在疫情爆發後銷量漲了90多倍。

到了8月份,疫情仍在反覆,北京、大連、新疆等地不斷傳出疫情消息,仍有大量用戶不願在外就餐,對生鮮電商的影響是,保證了線上買菜的留存率。

“疫情將生鮮電商行業的滲透率提升到了2年後。”徐正這樣判斷。

機會降臨時,抓住機會的公司能獲得突破式發展。但抓住機會的首要前提是,保證自己活下來。

生鮮電商並不好做。即使是線下生鮮商超龍頭,永輝超市推出的永輝買菜,也於去年已經關閉。除2019年下半年倒閉潮外,2017年至2018年,每年都有數十家公司倒閉。

與標品電商如阿里巴巴、京東的模式相比,生鮮電商是一塊難啃的骨頭。高損耗、低毛利帶來的盈利難問題,卡住無數創業公司的脖子,讓其在規模化發展路上或悄無聲息,或在萬衆矚目中倒下。

每日優鮮此次能夠獲得融資,一個重要指標是,連續6個月的經營性利潤率爲正。這意味着,在此之前,即使身爲行業內最大玩家,也不能持續盈利。

能做到盈利,是每日優鮮5年積累的成果。前置倉模式在2018年爆發,早在2015年,每日優鮮就已經開始做了。這是一個大規模、長價值鏈卻低毛利率的生意,徐正形容說,“撅着屁股撿鋼鏰”。“如果想要構建一個500人以上的產業團隊,至少要3-5年纔有產能。”現在,每日優鮮技術團超過500人。技術團隊的作用是,讓易損品做到高週轉又不缺貨。他們通過數據模型把生鮮商品算法化,每日優鮮1000多個前置倉,每一個倉裏,每一個單品每天的補貨計劃,都是智能系統完成,最終,讓生鮮零售這個本地化的生意,實現了全國性快速複製的可能性。

每日優鮮投資人中金資本總裁肖楓解釋投資邏輯時說,看好其基於數字化連鎖和重倉供應鏈的核心能力,這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壁壘。

徐正算過一筆賬:疫情前客單價能做到80-90元,每單履約成本控制在15元以內,市場費用控制在3元以內,整體能夠基本打平以及足夠的正現金流。疫情來臨後,整體水準又提高了一個臺階。

“疫情過程中的供給側挑戰,會讓多年構建了商品供應鏈和分佈式連鎖管理能力的玩家喫到紅利,”他判斷,行業格局正在從百億級別短跑的小組賽,到千億級別長跑的淘汰賽。市場的份額一定會更向頭部集中,“只會存在一批龍頭玩家,長期寡頭競爭。”

社區團購新貴

前置倉融資賽道,每日優鮮一枝獨秀。另一個賽道社區團購,短短2個月,就已經有了誼品生鮮、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4個大額融資案例。

8月5日,社區團購公司誼品生鮮完成C輪25億人民幣融資。8月3日,同程生活與鄰鄰壹合併,獲得新一輪數千萬美元融資,此前6月,同程生活剛獲得2億美元融資。7月,興盛優選完成8億美元融資。十薈團則在半年內獲得3輪共計2.4億美元融資。

與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的前置倉領域相比,社區團購公司們仍在激烈廝殺中。

2018年,就開始關注社區團購的零售威觀察創始人王子威,見證了社區團購公司潮水般湧入,又成羣結隊倒下的盛況。“2019年年初的時候,社區團購幾乎已經成了一個新風口。”他向記者回憶,當時的融資消息,比現在還瘋狂。

社區團購,顧名思義,在社區內組織團購,一般由團長通過微信羣結合小程序組織採買,用戶預訂後,到社區固定地點自取。商品價格低於傳統生鮮電商或線下商超。由於生鮮產品是典型的高頻、剛需、海量的產品,因此成爲社區團購公司首選商品。有機構統計,社區團購組團的商品中,8成以上都是生鮮商品。“一開始,大部分社區團購企業組織小區裏的寶媽成爲團長,用戶都是鄰居,大家也願意加入。”王子威告訴記者,社區團購初期,公司爭奪激烈的,就是團長。

現在,團長大多由社區便利店店主擔任。記者所在小區內的超市,老闆也搞了一個團購蔬菜水果的微信羣,每次購物時店員都會推薦,“比店裏賣的便宜”。社區團購公司目前主要在非一線城市發力,興盛優選興起於長沙,十薈團崛起於南京、天津,從百度地圖搜索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線下店,展示的圖片,多是線下便利店改造的店鋪。

與前置倉模式相比,社區團購是一個聽起來非常“性感”的商業模式。不用自己開店,團長自帶流量,用戶提前訂購還能減少損耗,模式輕巧且容易盈利。

十薈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及CEO陳郢認爲,社區團購能在營銷端和物流端降低10倍以上的成本。他的邏輯是,“引入社交關係,極大降低用戶拉新和留存成本,將1-300的獲客成本降低到一兩塊錢甚至免費;將最後一公里物流衆包給團長,極大降低履約成本,生鮮電商每單的倉配履約成本在15-25元,通過團長可以降低到每單1-2元。”

但社區團購也是一個死亡者衆多的賽道。去年知名爆雷案例呆蘿蔔,模式就是社區團購。

呆蘿蔔的直接死亡原因是缺錢。但當時多位接受採訪的呆蘿蔔員工,直到公司倒閉,都無法相信公司會缺錢。呆蘿蔔線下店一般需要支付15萬元加盟費,用戶充值會員費能達到上億元,當時,有多位討薪的員工都提到,公司一直並不缺錢,現金流很充沛。

呆蘿蔔死於擴張過快。作爲一家安徽創業的企業,起初在安徽省內健康發展。持續獲得融資後,爲了能夠覆蓋更多社區,呆蘿蔔以十倍的速度擴張。2018年11月,呆蘿蔔在南京開啓第一家跨城門店,2019年初,這個數字就快速擴大到了1000家。這意味着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呆蘿蔔平均每天開設4家新的門店。

另外,呆蘿蔔的倒閉,還有創業公司經常遇到的運營效率低下,創始人用人唯親,貪腐嚴重等問題。

2020年,下半年重新興起的社區團購,有不一樣的變化嗎?此輪社區團購興起,也與疫情關係密切。疫情期間,大多數小區封閉式管理,爲了便利居民買菜,社區團購成爲剛需。從運營模式上看,目前與上一波並沒有太大本質變化。

此次獲得融資的幾家公司,仍在激烈搶佔市場。十薈團提出3年內完成300萬個自提點,陳郢以“縱情向前”四個字,表態要從原來“保利潤,促增長”的早期創業,進入到“大步邁進的可持續增長”時期。誼品生鮮的融資將用於加速擴張,繼續狂奔。

興盛優選目前是業內規模最大的玩家之一。2019年全年,其GMV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1250%,覆蓋13個省、直轄市。十薈團的業績目標是,完成10000億元GMV。在電商行業,被視爲挑戰阿里巴巴的小巨頭拼多多,去年剛剛完成10000億元GMV。

王子威認爲,這個興起兩年的行業,儘管商業模式有優勢,但如何打造、整合出自己的供應鏈,能力還有待考驗。“社區團購在拉新成本、配送成本上存在優勢,但也面臨一些問題,一個是團長管理,一個是用戶的留存,因此,除了供應鏈之外,未來機制設計、運營能力強的公司,更有可能勝出。”青桐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亞榮告訴記者。

巨頭的不確定性

2020年,無論是每日優鮮爲代表的前置倉模式,還是鮮生優選是會團爲代表的社區團購模式,都將面臨美團帶來的不確定性。

今年7月,美團正式進軍社區團購市場,成立“優選事業部”,已在濟南上線。該部門此前屬於美團買菜,如今成立單獨的事業部,可見重視程度。美團此前主打線下店的美團小象事業部也更名爲“買菜事業部”,聚焦前置倉模式。

今年疫情期間,美團買菜業務量大增。以北京爲例,美團買菜日銷售量最高達到疫期前的2-3倍。美團配送總經理魏巍此前告訴記者,疫情期間,美團餐飲訂單和生鮮的訂單佔比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生鮮訂單佔比的提升,也帶來了客單價的直接提升。

美團方面告訴記者,美團買菜的供應鏈體系由買菜事業部搭建,目前已建立起全國統採+區域統採+本地採購的採購體系與網絡。

1634億美元市值的美團的到來,對於生鮮電商創業公司,或將是一個巨大挑戰。“與阿里的盒馬,京東的到家不一樣,美團會是一個可怕的對手。”莊帥分析說,與創業公司相比,美團的公司管理水平經過考驗,大數據算法系統更完善,還有外賣自帶的配送團隊。更重要的是,美團有動力且非常需要做這件事。

今年疫情,美團最大的兩項業務外賣、酒旅遭遇斷崖式下滑,公司業績從盈利轉爲虧損,生鮮業務快速增長的當下,“它需要發盡全力去做生鮮品類。”

莊帥曾是每日優鮮4年忠實用戶,今年,他轉爲使用美團買菜,原因是喜歡美團的履約能力,並且,“服務態度更好。”

生鮮電商是美團創始人王興非常看重的業務。他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提到,買菜業務會是美團非常關鍵的業務板塊。他說,隨着消費者在線上買菜的需求與日俱增,未來這項板塊會爲美團帶來更多機遇和想象,因此將會在這個領域持續投資。

時至今日,生鮮電商其實已經成了巨頭的遊戲。每日優鮮和幾家頭部社區團購公司背後,也有巨頭的身影,分別有騰訊、阿里投資入場。

每日優鮮的背後是騰訊。同時,騰訊陣營下還有誼品生鮮、興盛優選、食享會等主要玩家。今年要“縱情向前”的十薈團,背後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投資十薈團之外,還利用阿里的能力爲十薈團打通供應鏈。

出行服務公司滴滴,也入局生鮮電商。今年6月,滴滴在成都上線了一項叫“橙心優選”的新業務,該業務也是社區團購模式,通過上線低於市場價的限時秒殺產品,吸引團長入駐。“生鮮電商是一個集合生鮮供應鏈、流量獲取、物流和履約,精細化運營及損耗控制的生意,即使是巨頭切入,也很難講能夠一招制敵。”劉亞榮說。

她向記者分析,互聯網公司進入生鮮電商行業,更多的看重線下的流量入口,希望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形成規模效應。但是實際上,規模化背後所負擔的總部成本,包括人力、租金、供應鏈等,並沒有被單店的利潤覆蓋。發展到現在,各家的盈利壓力仍比較大。

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一份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線上消費佔生鮮總消費的比例有望增長到15%。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達到5.3萬億規模,是一個讓人“眼熱”且仍有很大開發潛力的市場。先烈們已經嘗試過了死亡的各種方式,仍有後來者源源不斷進入。

莊帥認爲,當下整個生鮮電商行業還遠遠未到賽點,仍在混戰中。真正的下半場,至少應該有幾家上市公司。現在,除了爲生鮮電商提供配送服務的達達今年上市外,生鮮電商還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不斷有新融資,不斷有倒閉,仍是這個行業不變的特色。”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