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著名作家張平新的長篇小說《生死守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直面現實的社會政治題材小說,以作家一貫雄闊浩蕩的寫作風格,幾乎是以非虛構的現場還原方式,快節奏高強度描繪了一場中國當代政治生活中的博弈較量。張平直言:寫得十分艱難。

張平說:“想好的故事和細節,不斷地被修改,被否定。有時候,一天只寫幾百個字。有時候,好幾天一個字也寫不下去。心之所向,情之所至,連自己也沒預料到,故事的嚴酷和人物的悲壯,會如此的激越和令人震顫。”

故事從龍興市裏決定修一條路講起。一條龍飛大道,貫穿和洞擊了市政府、市人大、商人、文物販子之間的博弈和奧祕。辛一飛被破格提拔成副市長人選來負責龍飛大道工程,但不料市人大投票時辛一飛落選了。追金逐利的商人與挖墳盜墓的文物販子,是以何種手段買通半數以上的人大代表投反對票?

一場殊死較量在龍興市的市政建設中拉開序幕,龍飛大道工程總指揮辛一飛面臨來自或上或下、或明或暗的各種利益羣體和地方勢力的掣肘、衝擊、誘惑、構陷和擠壓。龍飛大道改擴建工程,是市政建設的核心區域和主打戰場。這一切,註定了臨危受命、受多方矚目的辛一飛指揮下的這場鏖戰不會“太平”。阻撓、拖延、下絆、背叛、搏殺……隨之牽出的還有一起隱藏多年的重大文物盜挖走私案。幾條線同時鋪開,情節膠着,節奏緊張,懸念頻出。

從《天網》《抉擇》(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十面埋伏》《國家幹部》到2018年《重新生活》、2020年的《生死守護》,張平秉持一貫堅定的人民立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直面現實,近距離地描寫生活,爲正義和良知呼喊,維護和捍衛社會的公正、公平、民主、法治”。他堅守真實是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底線,“現實題材中的人民性寫作,必須是接地氣的,必須是人民樂於接受和認可的。因此,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靈魂和生命線首先是真實,最終也只能是真實。”

“這樣的晴天霹靂式的小說,只有像張平這樣的真刀真槍在官場淬鍊過的人才能寫得出來。”《小說選刊》編輯部這樣評論道。(謝燕)

自序

《生死守護》是很早以前就開始創作的一部作品。

新冠疫情期間,幾乎是在億萬民衆與疫情抗爭的淚水裏,在與病毒搏殺的熾情中,完成了這部作品的最後修改。

新冠疫情在改變着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改變着我們的思維方式。

天地間,一定會有一種信念在強力支撐;冥冥之中,這個世界也一定會有英靈守護。

人類生命在這個地球上已經生存延續了數百萬年之久,我們不應悲觀,也絕不悲觀。

我堅信,人類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生死守護》寫得十分艱難。想好的故事和細節,不斷地被修改,被否定。

有時候,一天只寫幾百個字。有時候,好幾天一個字也寫不下去。

心之所向,情之所至,連自己也沒預料到,故事的嚴酷和人物的悲壯,會如此的激越和令人震顫。

實話實說,現實題材小說的寫作越來越難了。不是因爲沒有素材,恰是因爲素材太多了。

對素材如何取捨,也同樣越來越不容易。

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

二十年前,曾去過一次普陀山。前年再去時,已經完全認不出來了,整個舟山羣島已經完全被各種各樣的跨海大橋相通相連,那種氣勢和壯美給你的震撼無法形容。春節前見到了作家陸天明,他剛剛完成一個電視劇本《大橋》,寫的就是剛剛通車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他在那裏整整採訪了一個月,爲這座大橋的技術含量和建築速度驚歎不已。也同樣是在春節前,我們在重慶搞過一個活動,行進在馳名中外的黃桷灣立交橋上,這個五層,八向,二十匝道的世界奇觀,再次給了我們難以表述的時光穿越感和歷史跨越感。

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幾乎是在幾十年內完成的。

但是,讓你無法想象的是,這樣的大橋,所有的基礎性工程,幾乎都是在無數農民工的努力之下完成的。

中國有幾億農民工,我們的文學很少能描寫到他們。

面對這樣一個快速蛻變的歷史進程,文學似乎越來越難以走近。

面對着悲壯而生動的現實,寫作者距離這樣生活也好像越來越遠。

衛生,教育,科技,環保,企業,金融,以及當今社會關乎民生的所有領域,這些對我們所有人都具有直接影響的現實生活,我們的當代文學似乎都無法涉及,無從涉及,無力涉及。

我始終覺得對當代現實文學創作最大的威脅和困境既來自於瞬息萬變的生活本身,也來自於我們自己。一方面是波瀾壯闊,濃郁酷烈,驚天地,泣鬼神,令人驚詫不已,應接不暇的當代生活,一方面則是生活體驗越來越匱乏,題材越來越狹窄的當代文學創作。面對着一座座文學的富礦,文學卻無力去挖掘和描寫,無法去挖掘和描寫,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反差,讓我們扼腕長嘆,感慨萬分。這其中的原因和緣由,值得並須要每一位寫作者與每一位當政者反省和思考。

我始終覺得當代現實題材的文學創作應該是內容大於形式,社會效應大於文學效應,至少在當今,在眼下,現實題材的寫作還應該是這個樣子。

我們的社會,對現實題材的文學作品,往往太過於求全責備。我們作家自己,對現實題材的文學創作,也一樣太過於求全責備。

記得一位文學批評家說過,現實題材創作,就應該是在一片花草最茂盛,土質最肥沃的地方,完完整整地剷起一抔土來讓人觀賞。這抔土裏既有鮮花,也有雜草,既有掛果,也有根莖,既有肥料,也有渣滓……

惟此,現實題材纔會有她獨特的色彩和魅力。

距離現實生活越近,描寫她的文字也許會越粗厲。

就像大路上的石子,儘管樸拙而不規整,但正是由這些石子的鋪墊和延伸,纔可能讓文學巨匠從這條大路上滾滾而過。

真實是文學的底線。

現實題材中的人民性寫作,必須是接地氣的,必須是人民樂於接受和認可的。因此,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靈魂和生命線首先是真實,最終也只能是真實。

現實生活中的社會題材,政治題材,很容易成爲虛假的代名詞。

事實上,那些男歡女愛,兒女情長的家庭與倫理題材,那些爾虞我詐,神奇誇張的歷史和魔幻題材,也同樣容易造假和僞造。

沒有任何一種體裁,任何一類作品,可以成爲我們製造虛假的藉口。

任何領域裏的製造虛假,都必然會被人民所拋棄。

人民這兩個字,是全世界約定俗成的概念。在文學創作中,不應對它任意矮化和污名化。

爲人民寫作,不應該是,也絕不能是一個不被提倡不被期許的文學精神和文學道路。

文學創作,如果缺失人民的概念,那文學本身也是缺失的。

現實題材文學創作面臨的風險和困境有很多。

在眼下,現實題材創作最大的危機首先是來自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網絡寫作,來自在這種網絡寫作衝擊下讀者閱讀口味和感覺的快速變化。新一代讀者劃拉式的網絡閱讀,已經讓網絡文學寫作完全適應並全力迎合。數百萬,上千萬字的網絡作品,在網絡上比比皆是,大行其道,讀者衆多。網絡寫作的收入和在讀者心目中的位置,早已今非昔比。傳統文學寫作,現實題材寫作,步履維艱,後繼乏人。

與此同時,網絡寫作也一樣面臨着自身的危機,這一危機對傳統文學寫作也同樣是或者也更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現如今網絡上動輒十萬+文章的批量顯現,這種文章裏的那種文字,那種痛快,那種犀利,那種潑辣,那種酣暢淋漓,那種不可一世、雄視天下、驚世駭俗的風格和氣概,對當今的文學,甚至包括對新聞,對各種媒體,都構成了多層面的夾擊和脅迫。看慣了這種文章,可能看什麼都覺得不過癮,都覺得沒有勁道和滋味。文學的美,文字的美,都會被這種偏激甚至極端的文字和文風撕裂得潰不成軍。這種衝擊似乎只是剛剛開始,最終是否會橫掃一切,我們正拭目以待。至少目前我們還無法應對或者正在節節退守,幾無還手之力。

所有門類寫作對讀者的爭奪之戰,日趨激烈,彷彿你死我活。

網絡之間相互碰撞激發出來的巨浪洪濤,往往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或者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抑或是“讓他們怨恨去吧,我一個也不寬恕”,當然也還有“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偉大的文學作品,一定不是偏激的,極端的;一定不是缺失人性內涵和悲憫情懷的;一定是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既能給你深刻的人生體驗和強烈的情感共鳴,同時一定是溫馨明淨,撫慰人心的精神家園。

這也同樣是現實題材寫作的準則和憧憬。

我們期待着現實題材文學的絕處逢生,雄風重振。

《生死守護》是一部直面現實的社會、政治題材小說。

現實生活中,反腐已經成爲社會、政治題材中無法繞過的內容。

現實題材小說不應被歸類爲純粹的反腐小說,儘管現實題材小說必然會有反腐的內容,甚至是主要內容。

否則,所有的現實題材作品,都會被稱之爲反腐作品。

現實題材作品對腐敗行爲一定具有最爲強烈的憤慨和憎惡,對其也一定應該具有更深層次的揭示和評判。

腐敗對一個明麗潔淨的社會正進行着最爲慘烈兇暴的污損和焚燬。

當一個社會被腐敗覆罩時,太多的惡,常常以善的面孔出現;太多的荒謬,往往以真理自居。當非即是,黑即白,謊言成爲真相,虛假變成真實,溫順蛻變爲暴戾時,我們看到的生活只能是顛倒的。於是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畸形思維和觀念,讓我們識龜成鱉,甚至指鹿爲馬。

這種顛倒的生活,久而久之,很可能漸漸沉澱成爲我們的文化。

反腐倡廉,是所有人的職責。

一位知名人士說過,一個還有人生氣,有人憤慨的社會,標誌這個社會還有生氣,還有希望。

由此再進一步,一個敢於生氣,敢於大聲斥責抨擊社會不公的文藝作品,不論是書法,繪畫,歌曲,評彈,還是小說,話劇,電影,電視劇,都應該予以支持讚許。

面對着腐敗,當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時,腐敗就會像病毒一樣肆虐並毒害全人類。它會毀壞我們的肌體,也會毀壞我們的靈魂。

人民監督的缺失和被遮蔽,是製造貧困和不公的禍首。人爲導致的貧困和不公,是人類社會最大的罪惡。

腐敗是以人民的血汗淚水爲代價的,是以整個社會道德的沉淪爲背景的。

《生死守護》是對全民反腐全民監督的一曲頌歌。

一條鋪滿鮮花的陽光大道,需要全體人民的誓死守護。

勢必如此,別無選擇。

反腐功在千秋。

政府公信力,一直是文學創作中一個或隱或現的話題。

公信力來自於對公衆承諾的能否兌現。

公信力和法治是社會正義的重要支撐。

政府官員,國家幹部,不要動輒埋怨和質疑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

民主自由,法治誠信,公正公平,富庶平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依等等,這些都應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保障。

對此,我們的領導幹部不能有任何失職和瀆職行爲,更不可虛與委蛇和敷衍應付。人民有權對國家幹部的失職瀆職,貪污受賄,權錢交易,腐化墮落等行爲予以誅討和抗爭。

因爲人民纔是國家的真正主人。

時時刻刻要對人民保持敬畏之心。

人民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善待每一位國民,才能真正實現對公衆的承諾,纔是政府公信力最有力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一句話就可以概括:讓人民當家作主。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一句話也可以概括:得民心者得天下。

尊重讀者,感謝讀者。

這幾年,這種話很少有人講了。

一個作家的寫作初心,就是希望讀者能喜歡你的作品。

一個作家的成功,就是看你擁有多少喜歡你作品的讀者。

真心感謝所有喜愛文學的讀者,包括所有喜歡現實題材作品的讀者。

這樣的讀者,纔是文學寫作和現實題材寫作最大的信心和動力。

喜歡現實題材的讀者,一定是關心政治,關心社會,關心時代進步的讀者。

一位知名學者說,關心政治的人,往往是一個理性的人,熱心的人,有同情心和具有良知的人;關心政治的人,一定是通情達理,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思想和擔當,具有悲天憫人情懷和愛憎分明的人。

關心政治,關心社會,關心時代進步的讀者,值得所有的寫作者尊重。

最美人間四月天。

對作家來說,讀者就是四月天遍野盛開的美麗花朵。

文學的鮮豔和文學的生命,唯有在讀者心目中才能達到永恆。(張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