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原創 牛津中國論壇 OCF論壇 昨天

本期嘉賓:教授張明

主題:新時代城市羣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中國社科院創新工程項目“全球動盪時代的跨境投資策略研究”首席研究員。曾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Asset Managers私募股權基金經理與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專注於研究國際金融與中國宏觀經濟。代表出版物有《宏觀中國:經濟增長、週期波動與資產配置》、《穿越週期:人民幣匯率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規模測算、驅動原因與管理策略》、《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報告》(2014年至2020年連續七年)等。

— 都市圈、城市羣建設都是未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現

— 全球經濟大變局之下,中國需要依賴國內大循環來促進經濟增長,加速城市羣發展

— 城市羣的發展是市場規律的必然趨向

— 海南自貿港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處理好其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

Q

A

OCF

牛津中國論壇

教授張明

背景

在城市人口和城市數量增長的同時,城市在空間形態和結構上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城市羣地區的崛起,成爲一種令人矚目的全球性經濟地理現象。城市羣是由空間地理上相近、基礎設施良好連接、經濟社會互動頻繁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市郊地區有機組成的大型空間型態。便捷的交通和通訊網絡,並沒有使城市走向分散,反而促進了更高層次的聚集和空間再組織。自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城市羣爲主體形態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以來,中國的經濟活動和人口持續向城市羣地區集聚。中國正努力把握城市羣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

Q1

如何看待中國發展城市羣的政策導向?這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影響?

都市圈、城市羣建設是新時代中國政府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在2020年5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指出,“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推進實施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換言之,我認爲,都市圈、城市羣建設都是未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體現。另一方面,在2020年4月9日出臺的《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意見》中,提出未來要加大土地、勞動力、人才、金融、科技、數據要素的市場化定價與自由流動。要素市場化定價與自由流動的結果,必然是會向一些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要素需求大且回報率高的地方流動。這也意味着未來區域一體化將會加速。

長江三角洲都市圈

當前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停滯甚至倒退、孤立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中美經貿摩擦加劇,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外部挑戰可謂前所未有。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領導人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依賴國內大循環來促進中國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就必須進一步打破要素在國內自由流動面臨的各種障礙,打造國內統一大市場。這就意味着新的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與之相伴生的都市圈、城市羣建設,將會全面提速。中國經濟增長將在更大程度上由國內消費、國內投資來貢獻。換言之,爲了進一步挖掘中國經濟內生性增長的潛力,都市圈、城市羣建設是一個必然選項。

Q2

縱觀全球,經濟發達的超級城市往往存在於城市羣中。城市羣的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嗎?

的確如此,從全球主要國家發展經驗來看,很多超級都市都存在於城市羣中。例如美國東北部城市羣、東京橫濱城市羣、首爾世宗城市羣等。在一個大市場中,如果資源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資源可以由價格引導而進行自由流動的話,那麼要素聚集就是一個大趨勢。如果政府對要素聚集抱以鼓勵、引導的態度,那麼區域一體化將會提速,進而形成都市圈與城市羣。但如果政府對要素聚集抱以反對、阻礙的態度,那麼區域一體化就可能中斷,高水平的都市羣與城市羣未必會出現。該國的區域發展可能更加均衡,但很可能是一種違背了市場規律的低水平均衡。

超級城市

Q3

城市羣的發展與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去全球化傾向和近期的疫情會對城市羣的發展帶來致命性挑戰嗎?

2008年之後在貿易等領域的確出現了逆全球化現象,該現象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後可能進一步加劇。例如,全球產業鏈未來可能縮短,變得更加區域化。這自然會影響跨國要素流動,對全球城市羣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全球化速度的放緩可能會造成區域化速度的加快。而要素在區域內的加速聚集同樣也會促進城市羣的發展。正如我在第一個問題中所言,爲了應對全球化逆轉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中國未來將會更加依賴國內統一大市場驅動發展,這就意味着要加快各要素在中國的市場化定價與自由流動,這將會有助於區域一體化加速、都市圈與城市化加快發展。

經濟全球化

Q4

可否具體談談海南自貿港的設立?這項政策對城市羣的發展有着怎樣的推動作用?

目前國內已經有10餘個省級自由貿易區,但海南自貿港是第一個自貿港。與“境內關內”的自貿區相比,“境內關外”的自貿港在開放程度上更高。因此如果海南自貿港能夠成功推出並快速發展的話,這不僅對海南省、對華南地區,甚至對整個中國經濟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魔鬼在細節中。海南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大開發的機遇,但最終都因爲投機套利活動的興起與衰落而不了了之。

海南自貿港

海南自貿港要獲得持續快速發展,至少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情:

第一,海南自貿港在未來建設過程中,應努力避免再度淪爲投機套利之地;

第二,海南應該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與政策優勢來具象化未來的發展目標,並努力彌補可能阻礙目標實現的短板;

第三,海南應該處理好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找準自身的獨特定位;

第四,落實配套細則、人力資本建設與放鬆中央管制,對於海南自貿港建設而言至關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

毋庸置疑,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與創新策源地,並將在未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海南與粵港澳大灣區僅有一個海峽之隔,因此,處理好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關係,對於海南的差異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城市帶動發展

這裏有兩條思路:

第一,不妨通過海南自貿港建設來帶動經濟發展較爲落後的粵西與桂東的發展。粵西與桂東是內地與海南的天然連接通道,且迄今爲止發展水平較爲落後。因此,海南在建設自貿港的過程中不妨加快與粵西、桂東的基礎設施與經濟聯動,帶動粵西與桂東的發展,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嶺南地區的一體化、高水平、均等化發展進程。

第二,加快與深化瓊港澳合作。作爲開放程度最高的自貿港,海南未來屬於“境內關外”,這與深圳、廣州等城市相比具有更開放的制度優勢。這就意味着,至少在要素自由流動層面,海南與香港、澳門的相似度更高。因此,加快海南與香港、澳門之間高層次、多領域的合作,有助於強化海南的獨特優勢與競爭能力。

END

小結

城市羣內部競爭與合作怎樣影響城市經濟發展?我們應怎樣通過政策手段避免惡性競爭,加強城市一體化發展效率?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間有怎樣的聯繫?

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的嘉賓將會在「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 2020 【合作與競爭:新時代城市羣的協同發展與機遇】分論壇上從宏觀的角度深度剖析地緣政治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解讀目前國家關於城市羣發展與建設的系列政策、探討政策的落地方案及其阻礙,以及就中國目前房地產市場進行討論與分析。

2020年九月五日、六日,我們相約上海魯能JW萬豪侯爵酒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