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至今,房地產市場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分化。一邊是熱點城市的房價,熱的發燙。

不管嘴上有多不情願,人們總是喜歡用腳投票,沿海城市、新一線城市、長三角、珠三角成爲人口的首要流入地。

2019年的人口流動數據顯示,杭州流入55.4萬人、深圳(41.22萬人)、廣州(40.15萬人)、寧波(34萬人)、佛山(25.29萬人)、成都(25.1萬人)、長沙(23.98萬人)、武漢(22.67萬人)、重慶(22.53萬人)、西安(19.98萬人)、廈門(18萬人)、珠海(13.26萬人)、合肥(10.2萬人)。

根據經濟學家李迅雷的報告,去年我國東部省份人口淨流入規模超過150萬。

若按照秦嶺-淮河一線來劃分南北方的話,則2019年南方省份人口淨流入達到167萬。

這麼多人都選擇“南下”,房價想不漲都難。

因此,近兩年我們看到的房價表現較強的城市,絕大部分都在南方和沿海,比如數次出現萬人搶房的深圳和杭州,比如領漲全國的寧波和東莞,吸引了遍佈全國的購房資金。另一邊,是房租冷的出奇。

CAIC重點監測城市的辦公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季度,重點城市辦公市場平均租金連續普遍下行。

2020年一季度,北上廣深平均租金降幅超前5個季度的租金平均降幅2.1%,達到2.5%;出租率下跌1.2%,不但高於前5個季度的出租率平均跌幅0.7%,創2019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

租金和出租率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下跌趨勢綿綿無絕期。

報告指出:至二季度,一線城市平均租金已連續8個季度下跌!

連續8個季度下跌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從2018年4季度(10月份)算起,加上2019年持續下降,2020年8月份的租金數據還沒有出來,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租金已經連降了22個月。注意3個關鍵詞:北上廣深、房租、22個月!

北上廣深可以說是所有城市的風向標,商業氛圍、創業人才、上市公司、獨角獸公司遍佈、大型賣場和商超、發達的微經濟和小微企業羣體,如果連這四個城市的房租都下降了22個月,近兩年之久,還沒看到任何止跌的跡象,我們可以想象其他城市的辦公市場有多麼疲弱。

房價與房租的分化,已經到了“冰火兩重天”的地步。

我經常說一句話:買房不是剛需,租房纔是剛需,辦公租房是剛需中的剛需。

爲什麼這樣說?

因爲目前住宅捆綁學區,加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熱點城市房價炒作之風盛行,真正意義上的低收入剛需,早已買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了。

因此,對低收入羣體來說,不管是城中村還是羣租房,不管是在小區還是在地下室,老家回不去,大城市又無法紮根,他們這部分人才是真正的剛需。而辦公租金,則是反映一個城市經濟“毛細血管”的重要指標。

人們願不願意在這裏創業?年輕人想不想在大城市開公司?小老闆是否願意在這個城市裏做生意?

這幾類人,是決定一個地方商業和經濟上限的重要“指標”,如果連他們都一心只想買住宅,不想創新和創業,那房地產市場遲早會遭到反噬。

無獨有偶,緯房大數據發佈的緯房綜合指數顯示,以北京、上海、成都、大連、武漢、蘇州、深圳、南京、杭州、重慶爲樣本的10大重點城市二手住房成交量指數,已經超過了2017年調控前的成交量水平。

與此同時,緯房大數據租金核心指數爲102.6點(以2018年1月核心城市綜合租金爲100),比2020年3月103.19點下降0.57%,比2019年4月104.12點下降1.46%。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鄒琳華認爲:租金下跌——房價上漲,表明房地產正變得“脆弱”。

打個比方:房價和租金的持續背離,讓樓市腳下踩着“香蕉皮”,隨時都有可能摔倒。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如今房地產市場的規模和體量,已經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房產研究機構克而瑞8月5日發佈的報告顯示, 2015年-2019年,全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由27萬億元升至55.3萬億元,四年間實現翻倍,年均住戶部門貸款餘額增量都在7萬億元以上,且有加速增長的趨勢。

55萬億的房貸餘額,佔據整個金融體系的半壁江山,這就是當下規模巨大的房地產體量,如果任由房價與房租出現背離,正所謂“站得越高,摔得越狠”,那些高高在上的一二線城市,商業、人才、創新力可能會被逐漸“抽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