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蒼之濤

數據支持|勾股大數據

今年電商無疑是互聯網中最熱門的賽道。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互聯網營收結構中,電商貢獻了43.3%,同比增長率高達18.8%。

關於電商,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上市公司是阿里、京東、拼多多。其實在電商這個賽道中,還有一家值得人家關注的公司:唯品會。

唯品會是一家專注於折扣零售的電商公司,2012年在美股上市,目前股價23.89美元,市值160億美元,今年以來漲幅68%。

根據一季度13F持倉顯示,高瓴資本在Q1建倉唯品會1億美元,景林資本在Q1也輕微加倉唯品會至8800萬美元,是其第六大重倉股。

這兩個大佬一直看好中國的電商行業,重倉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而唯品會則是高瓴在Q1纔開始建倉。

究竟疫情底下買入唯品會的邏輯是什麼呢?唯品會二季度的業績究竟會怎麼走?

01

什麼叫折扣零售?

唯品會於2008年成立,公司的賣點是"品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經常被成爲折扣電商。

折扣零售,主要是銷售過季、下架、斷碼的品牌商品。他們都是品牌貨,只是出於去庫存的需求,通常以2-3折出售。

當過季商品庫存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們索性建立了一個集中的場所專門幫商家銷售過季的商品庫存。線下的稱爲"折扣連鎖店",典型代表是美國的TJX公司,目前市值638億美元;線上的稱爲"線上特賣",典型代表就是唯品會,目前市值160億美元。

可能有人問,淘寶天貓也經常打折,那麼唯品會和傳統零售商以及綜合電商平臺有什麼區別呢?

唯品會的靈魂在於"買手製"。

唯品會的商業模式是自營,通過商品買賣的差價賺錢。但不管是線上零售,還是線下零售,最大的痛點是無法將供給供給和需求,特別在服裝行業。

供大於求,就造成庫存堆積,服裝會隨着時間減值,當季賣500的衣服,季末就可能賣150了。供不應求,可能會影響用戶體驗,業績也上不去。

所以公司運用買手製,全球擁有1300位全球買手,他們經過專業的培訓,根據市場機會和庫存趨勢變化,採購符合大衆"口味"的產品,因爲買手知道用戶的需求,所以存貨週轉率更高,2019年唯品會的存貨週轉33天,低於京東。

配合上較低的費用率,唯品會在上市後大部分時間都能實現盈利。

其實拼多多提出的C2M,從本質上跟"買手製"是同一道理,都是通過提前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從而控制供給,進而減少庫存的壓力。

02

爲什麼唯品會股價大起大落

我們可以用"大起大落"來形容唯品會在二級市場的表現。

唯品會2012年在紐交所上市,依靠"特賣"的唯品會到風光無量,股價一度5美元上升至37美元,巔峯的時候市值一度達到150億美元。

股價的喜人漲幅給了公司信心,公司開始"膨脹",希望能從一個折扣電商發展成一個綜合性電商。

他們做了三件事:擴展平臺上的商品種類,大力投資自建倉儲和物流,發展金融業務,這三件事在事後都證明是不成功的。

擴大SKU,投資物流,發展金融,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這樣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利潤下滑。重要的是,這些投資並沒有令唯品會在用戶規模有質的飛躍,年活躍買家的增速從2013年的129.76%一路下降到2019年的14.05%,月活人數只有3860萬。

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綜合性電商平臺月活用戶分別爲7.26億,3.87億和6.28億。

平臺化,多元化,金融化沒有將唯品會改變成綜合大電商,反而公司丟了最初"特賣"的本心。

唯品會股價從30多美元一路跌至2018年底的4.3美元,蒸發了90%的市值。

03

迴歸初心的邏輯

2018年底,唯品會放棄了自建物流,綜合電商,金融業務的想法,重新聚焦特賣。

當一些公司不得不砍掉臃腫的業務,重新回到原來極其出色的老本行,這往往是逆境反轉的範式。

1)首先,唯品會重新聚焦老本行"服飾",令公司整體的毛利率有所上升。

2014年,唯品會的收入結構中,服飾(服裝+運動服飾)的佔比高達47%,到了2017年,這個比例降至41.3%。從2018年開始,服裝的營收佔比開始回暖,2019年達到46.1%。

因爲服飾的毛利率高於其他品類,唯品會毛利率在2018年後觸底反彈。2019年,唯品會的整體毛利率回到了22.2%的水平。

根據投資人路演紀要顯示,唯品會服飾GMV佔比已經佔到70%左右。

2)其次,唯品會出售品駿物流,改用第三方物流配送,節省大量履約費用。

2013年,唯品會打造品駿物流,試圖打造自己的物流體系。截止2018年底,品駿物流在國內有六大物流中心,覆蓋國內大部分城市,總倉儲面基192萬平方米,其中自有倉儲面基93萬平方米。

自建物流非常燒錢,投資週期長,唯品會爲此付出了大量的資本支出,但並沒有看到品駿物流爲公司節省了多少履約費用。

履約費用包含從倉庫收到用戶所下訂單、支付過程產生的手續費、揀貨、打包、分揀、裝車運輸、終端配送商品到用戶手上,以及售後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的全部費用。

跟同爲自營電商的京東相比,唯品會的履約費用率遠遠高於京東。2014年至2019年,唯品會的履約費用分別爲22.6億元、36.5億元、48.7億元、68.3億元、74.2億元和74.8億元。履約費用率分別爲9.8%、9.1%、8.6%、9.4%、8.8%和8.0%。

2019年11月,唯品會宣佈將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並委託順豐提供配送服務。

那麼放棄自建物流之後能爲唯品會節省多少錢呢?

先不考慮資本支出,光是在履約費用上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錢。

在履約費用中,佔比最大的是配送費用(運輸+終端配送費用及相關人員費用)約爲50%左右。其次爲倉儲費用(揀貨、打包、分揀等環節的人員費用,倉庫租賃費用以及自有倉庫的折舊攤銷等)佔比約爲35%。

從費用上看,順豐電商件單件收費遠低於品駿,略高於三通一達。

根據中信證券的報告顯示,順豐日均3000票以上的客戶費用是4-5元/票發全國。2019年年唯品會訂單量5.7億單,按4.5元/單費用計算,配送費用大約是25.6億元。

若配送費用佔總履約費用的50%,那麼接入順豐後公司的2019年履約費用大概爲51億元,遠遠低於使用品駿時的74.5億。

2019年唯品會Non-GAAP淨利潤50億元人民幣,保守估計2020年物流費用能節省10-15億元,所以正常情況下2020年唯品會Non-GAAP利潤可以達到60-65億元。

根據中金的預測,唯品會2020年調整後利潤60億,2021年76億元,如果給2021年15倍PE,公司的估值大概在160美元,符合公司目前的估值。

但這是基於唯品會2020年受疫情影響,估計營收下滑6%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那會不會存在唯品會下半年逆市增長的可能性,進而提高估值呢?

04

天然的抗週期股

折扣電商天生就是一個抗週期的生意模式。

在經濟下滑或者大蕭條的時候,商家供給過剩,買家需求萎靡。在供給端,商家去庫存的需求增加。在需求端,消費者因爲預算減少,對高性價比的需求增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2月-6月單月服裝庫存積壓均高於去年同期,截止2020年6月,服裝庫存達到942億元,處於歷史高位。

經濟越是低迷,打折越狠,客戶就會越多,折扣零售的生意模式反而體現出非常好的抗週期特性。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亞於之前的經濟危機,人民購買力下降,則會尋求便宜的替代品,因此過了疫情影響後,長久來看唯品會折扣電商反而可能迎來需求增大。

這令折扣零售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反而會表現更好。

但很多人說,唯品會一季度並沒有顯示出抗週期的特性,反而出現了下滑。唯品會一季度營收187.9億元,同比下滑12%。

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疫情期間大部分物流都處於停滯狀態,導致需求無法滿足;第二,疫情下可選消費的服裝品類需求疲軟。

隨着經濟活動恢復,疫情對電商的長期推動作用是很明顯的,出於商家去庫存趨勢以及消費者對於高性價比的需求,Q2可能是電商業績集中回暖甚至是爆發的時刻。

總結一下,唯品會的邏輯可能有兩個:1、砍掉臃腫的業務,重新回到原來極其出色的老本行,逆境反轉,未來兩年盈利增長確定性高;2、唯品會生意模式天生具有抗週期屬性,未來可能逆市增長。

對於唯品會Q2的業績,管理層給的指引是營收227億元到238億元之間,對應0%-5%的增長率。但在去庫存的大環境下,這個結構性的紅利可能會給唯品會帶來更多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