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榜头除了红木家具出名之外,2013年到2015年,佛珠产业更是给仙游的GDP创造了一个神话。短短两三年间,榜头赤荷和南溪两个村可以说是遍地黄金,从榜头车站周边开始,20平方米大小的商铺年租金由原先的1500元涨至15万元,整整涨了100倍。

几乎每家每户都做起了手作坊,注册商家多达上万个,十家有九家赚钱,最疯狂的时候一串沉香手串都能卖出2200万元的高价。小小的佛珠手串被疯狂爆炒,许多榜头人靠卖佛珠发家,每村每户都盖起了四五层高的独栋楼房,开着保时捷、法拉利、奥迪和宝马等高档汽车。

利润大,市场广,门槛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加入生产佛珠的军团,纷纷做起了佛珠小作坊。巅峰时期,赤荷与南溪两个村共有数千家佛珠批发店沿街而立,拿货的本地、外地车辆将赤荷、南溪两条村道挤得水泄不通,赤荷那条街更是被称为“仙游首堵”。

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仙游佛珠产业经历过短暂的火爆过后,价格暴跌,佛珠生意一落千丈。商铺的年租金也在下降,问了一位在南溪的商家,他家的年租金由原来的巅峰时期5万到6万降到了5千到6千,越偏僻的商铺,租金下降更多。

下降的租金也留不住租户,榜头镇的佛珠商铺几乎关了一半。从相对繁华的赤荷社区朝南溪村的方向一路走去,越往里面关闭的商铺就越多,临近中午,街上鲜有行人来往。

来自秀屿的许先生在南溪经营佛珠店已有6年,一家人吃住都在店里。据他介绍,南溪村这一条街几乎每个店铺就是一个小作坊,以家庭为单位,几个人,几台设备,便可组成一家手作坊。如今生意差,现在卖的都是存货,生产的很少。

离他10米开外的一家店铺,店主陈女士一边百无聊赖地挑拣珠子,一边跟我说:也就现在才有时间认真挑拣,早些年玻璃橱窗里都是空的,货才在路上就被预定了,一天能卖一两万元。

以前陈女士夫妻二人独自租下一间商铺,今年陈女士的老公已经选择外出打工,寻找别的商机,陈女士则留守在榜头,一边带孩子一边卖存货。如今店里满满当当堆着佛珠,原来卖1千块钱,现在几十块钱、几百块都随便卖,一天能赚个饭钱就不错了,最艰难的时候她半个月都没有开张。

徐先生和陈女士的遭遇只是榜头众多佛珠商家的一个缩影,如今榜头的佛珠行业可以说是:腕上明珠今犹在,只是珠颜改!如何转型发展、摆脱困境成了这两条街上所有佛珠人亟需解决的难题,希望榜头佛珠市场经过这场洗牌能够摆脱鱼龙混杂的现况,健康长远的运营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