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電基地周邊海域水質如何?中廣核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

在覈能公衆溝通領域,中國最大核電企業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再次開創行業先河,直播“核電站海底種珊瑚”,讓核電基地更加透明。

8月7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中廣核第八屆“8•7公衆開放體驗日”活動上,全國首個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揭牌。在一批珊瑚斷枝“入住”海底培育苗圃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40位認領斷枝的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後續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見證受損的珊瑚重獲新生,從斷枝變成獨立的珊瑚。

後續,中廣核將在海底接入視頻信號,珊瑚保育官以及廣大網友可以線上觀察珊瑚的生長情況

大亞灣核電基地位於南海之濱——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擁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據介紹,由於大亞灣核電公司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在整個核電基地陸地及周邊海域形成了物種豐富的生態圈。

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潛愛等公益組織於2019年發佈的《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顯示,大亞灣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爲珊瑚提供了安居港灣,是一座“天然”的珊瑚保育基地。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包括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多孔同星珊瑚、捲曲黑星珊瑚、扁腦珊瑚、刺星珊瑚、沙珊瑚、棘星珊瑚等。

全球珊瑚礁覆蓋面積不足海底的千分之三,卻爲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生活環境,被稱爲海底的熱帶雨林,爲海洋生物繁衍生息提供生態空間。但珊瑚對海洋生態環境要求苛刻,颱風、海浪、船錨等會打斷珊瑚出現殘枝。若不對珊瑚殘枝施以援手,它們可能會白化、死亡,最後成爲海沙的一部分。

爲了拯救和修復珊瑚礁,珊瑚救援組織們開始爲瀕臨死亡的“殘枝”復原:在水底下建立珊瑚“醫院”(苗圃),將被浪湧等打斷的珊瑚放在苗圃柵格上,與泥沙隔開,同時避免人爲及自然災害的影響,使其在光線照射下恢復生長,待健康後再移植到自然岩礁之上。

7月開始,中廣核公開招募了40位珊瑚保育官,認領並命名首批完成苗圃培育的珊瑚斷枝。8月7日當天,《最強大腦》選手王昱珩潛入海底爲“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區”掛牌,並將刻有40位認領珊瑚保育官信息的銘牌固定在了保育苗圃旁。

爲紀念中國大陸首個百萬千瓦級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8月7日開工建設,中廣核每年8月7日開展“公衆開放體驗日”活動,至今已經連續舉辦八年。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廣核清潔電力裝機規模已超過5800萬千瓦,其中在運核電機組24臺,裝機容量2714萬千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