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文科第一名考生白湘菱,在今年的江苏高考中考出了430分的总分,但因为选修等级中历史B+,最终很遗憾和清华北大等名校无缘。

白湘菱的高考成绩公布后在网络引发关注,不少国内很多高校纷纷抛出橄榄枝。

8月2日,白湘菱的妈妈白女士表示,女儿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决定接受香港大学的邀请,申请去香港大学读书,且所选专业是金融类相关。

港大给出了极大的诚意,愿意提供四年约一百多万的全额奖学金。

至此,一切尘埃落定,白湘菱已经开启了自己的毕业旅行。

江苏高考招生在分值设置上,既以分数论英雄,又以选修课等级搞牵制,其本身就埋藏这种让高考状元痛失名校的可能性。

要知道,考生选修课所获得的等级B+,在折合成具体的分数时,与等级A所对应的分值,不会差太多,而这对于高考状元来说,如果统统以分数来考量,同样有上清北的希望,但是恰恰因为这选修课的等级制,才对高考状元构成了一票否决式的夺命锏,最终令其与清北失之交臂,成为一生遗憾。

如此,我们不诘责江苏高招分值设置方面存有先天漏洞,又待什么?

恰恰因为有这犯二的分值设置,才让域内高考状元与清北名校彻底说拜拜。十二年寒窗,得到这么一个结局,只让人扼腕叹息。

当然,有人会说,你白湘菱既然选修了历史,为什么不对历史课好好下一番功夫?

我的乖乖啊,考生无论是对必修还是选修, 都要好好下功夫好不?

考生所选的哪一科,不是悬在考生头上的利剑,需要考生狠下功夫呢?

考生成绩出来之前,每一科的成绩都是未知数,又有哪一位考生能在这些科目上分清主次与轻重,在日常学习中保持用力、用功均衡?

这太难为考生了。

像江苏这样设置高招分值,绝对是给域内考生出难题,使得考生面对高考时,多了许多意外的障碍。必选课考好了,考出高分了,选修课却给给你当头一棒。

这是添堵啊。

其实,被添堵的,除了白湘菱本人,还有清华、北大学校。

清北无异于眼睁睁看一省状元白湘菱被港大录取,而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而江苏会从白湘菱现象中汲取教训,修改考试制度吗?估计不会。

因为一改,就无异于承认自己此前招考制度的错误了。这个责任,或许无人承担得起。

想对此修改的人,或许要考虑制定相关制度的人的感受和脸面的。

所以,未来江苏在高考制度上,还将这么坚持下去,大概是没有悬念的。

如此,白湘菱的遗憾,就没有人在乎;白湘菱的命运,当然也没有人同情。

而当高考不以考生为本,将高考状元排斥在重点高校之外,俨然如同社会不以人为本。

这无论对于考生还是名校,都是失败的结果。

所以,这是个问题,我们还是审慎对待才好。 □贾志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