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十而已》林有有下线,演员张月发文道别,此角色为何人人喊打

文/马庆云

8月8日夜间,电视剧《三十而已》林有有的饰演者张月,发文和观众道别,“我觉得角色本身并没有大小与好坏的区别,无论什么样的角色都值得我用心去好好对待”。观众留言当中,对于演员张月还是较为肯定的。但是,对于角色林有有,则是处于“人人喊打”的状态上。

在卫视播出的剧情当中,《三十而已》的林有有正式下线。对于这个剧情角色,面对了声浪巨大的批评之声。与此同时,开始有声音肯定演员张月对于这个角色的诠释,非常到位,所以才会获得这么多的讨论声音。老编觉得,这纯粹是“借花献佛”了,林有有这个角色本身就具备“人人喊打”性,倒是跟演员演技没多大关系。

对于演员张月的演技,她在道别的文字当中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自我认知:当然,作为新人演员我也有自身的不足,感谢大家对我的批评指点,未来的路还长,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更多面展现给大家。承认不足,感谢大家的批评,是新人演员应该有的态度。在《三十而已》当中,最为失败的,其实就是这个林有有的角色塑造,演员张月离“较为不错”,还有一段路要走。

目前,网上对林有有“人人喊打”,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原因,就是社会正向价值声音当中,对于这种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人一直都是抨击贬斥的态度。林有有这个角色,在剧情内容当中,正好是这样的人物,需要承担观众们的抨击声浪。实际上,任何的电视剧作品当中,要想出现网络上的讨论热度,都需要塑造几个这样的人物,让观众咬牙切齿才好。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量的观众保持了非常不错的清醒,对角色的声讨,不会升级到演员那里去。我们很多青年演员,尤其是非流量演员,也都喜欢饰演这样的有话题感的反面角色,正是因为这类角色承载观众讨论热度,能够让自己更为便捷地被观众“记住”。对于这个第三人的形象,只要扁平化即可,不需要太多修饰。

第二大原因,则不仅仅是剧情方面的,而是《三十而已》把林有有这个角色当做“工具人”了,缺少了更为有效的角色刻画。大家不满意的,是这个工具人的状态。而这种不满,不是针对演员的,而是针对编剧和导演的。在《三十而已》的剧情当中,林有有这个角色承担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剧情内容,顾佳的家庭和夫妻生活,何以走向此处?

在剧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顾佳的人物行为动机,可以看到许幻山的人物行为动机,可以解释他俩之间的婚姻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裂缝,容得下第三者了等等。但是,《三十而已》当中,林有有这个角色,缺少一个“为何要成为第三者”的行为动机。这在剧情创作当中,其实是非常大的忌讳。重要角色缺少行为动机,编剧一意孤行地让这样的角色扁平化,没有缘由的“做小三”。

越是缺少人物行为动机,越容易让观众对这种角色产生巨大的负面情绪。这或许也是《三十而已》的编剧技巧使然了,创作者本身也不想让这个角色承担什么有效的社会思考,她需要承担的,就是观众无原则的谩骂罢了。对于优秀的影视剧创作而言,这种扁平化的、缺少人物行为动机的角色,是不能出现的。显然,《三十而已》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大原因,则是演员张月提供给林有有的表演,确实味同嚼蜡。以演员的颜值去论英雄,显然是不科学、不客观的。当然,放置到剧情内容当中去,观众却很难找到一个长相上的原因——许幻山为何要背离顾佳,而找这么一位“路人乙”。演员张月并未凭借自身的颜值条件为剧情提供更多的合理性。而另一方面,则是张月的演技,确实有待提高。

谈演技,必须是演员要在角色内。遇到性格饱满的角色,演员呈现起来就容易很多。顾佳、王漫妮这些角色,都是性格饱满的,比较容易表演。反观林有有这个角色,扁平化、工具化,剧本层面上,根本没有提供给角色表演的空间。换言之,在编剧的头脑意向当中,也没有这个立体的角色观念。在剧本角色不饱满的最大前提下,演员张月也并未做自己更为高级的演技发挥。张月把角色当作了纸片人去表演,把自己的演技也藏起来了。有很多观众对这个角色不满,更多的原因是,角色演技成了整部剧的短板。对于青年演员张月而言,应该提升自己的剧本审美能力,尽量帮助编剧完善人物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