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宣传高考状元,但是似乎不起作用,看看各地的高中,铺天盖地的宣传自己的状元,没有状元的,宣传自己的重点率、一本率……总计无所不用其极,该有的花样一样没少。

这不,今年我们小区物业也出来瞎凑热闹,把小区高考生贴了喜报,然后考上一本的准备发红包。这个浮躁的社会天天都在传诵这样的学霸故事。难怪前阵子网友哀叹《为什么在朋友圈、qq群里仿佛全中国的考生都在600分以上?》是的,低于600分,你都不好意思说话。

状元们多么的会读书的呢?这里只罗列几个供大家参考(理科):重庆726分,湖北725分,湖北省的这个状元,语文逆天的考了146分,以至于网友们哭了:要我抄也抄不到呀;陕西725分……这么高的分数,不是神童哪里考得到?

经高考中考两役,大家应该是有点感触了。以湖北为例,15800名600分以上(理科)的学霸们已经让撮牙花子了。然后本科二批(文科)426分,专科批200分,这意味着你在湖北文科考个425分和考个200分区别不大了,425只能报专科了,这中间有225分的差距呀!

还有,湖南“天才美少女”姚婷获华为156万年薪,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女孩说到:我中考的时候2A4B的成绩,它也不一定就是失败。逆袭。失败。这个新闻里,湖南的媒体和这个女孩都很正常的认为2A4B是失败。在中考里,失败都这么高级。江苏白湘菱因为历史为B+而无缘国内众多985高校,遭到众多网友抨击,难道因一分之差就否认一个人吗?

整个社会传诵着哪个学霸考出了700分,高中了清华北大的故事。这种故事其实没有什么代表性。高分学生多的是选择,真正的烦恼在中间层,但他们仿佛消失了一般。

全社会都风气浮躁,考上高中大学然后毕业即失业没关系,上个技校专科职院就不能接受了。这让我想起很早时期课文上几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