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黛玉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这里说的渔翁是什么意思?答:渔翁摘自《水浒传》第一百十三回:当下李俊和童威、童猛并两个水手,驾着一叶小船,径奔太湖,渐近吴江,远远望见一派鱼船,约有四五十只。李俊道:“我等只做买鱼,去那里打听一遭。”五个人一径摇到那打鱼船边。李俊问道:“渔翁,有大鲤鱼么?”

《水浒传》写了明太原县:九里山前作战场。《西厢记》写了十里长亭送别晋阳古城归去,为什么会写太湖、吴江、鱼船四五十只?

因为施耐庵、罗贯中把晋祠智伯渠比作三江来描写,太湖、吴江是击鼓传花为明太原县、晋祠智伯渠起的名字。船比喻晋祠智伯渠、晋阳古城承载着三家分晋的中国历史之舟、之船。《水浒传》第六十一回: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解读:晋源的芦花丛里有一条晋祠智伯渠,它两次水灌晋阳古城,承载着三家分晋的中国历史之舟,俊杰萧让、萧嘉穗的故乡是明太原县。

我在山西晋源方言里发音同俄、娥。

蓑衣:摘自《水浒传》第六回:架上蓑衣,野外渔郎乘兴当。

斗笠:贺《三国演义》阿斗。

落花鞋:鞋贺《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鞋织席为业。

北静王水溶送了宝玉三样《水浒传》里的东西,暗示水溶来自《水浒传》,溶取自《水浒传》第一百十三回:

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常送钓船归。

北静王:谐音北晋王,比喻晋阳古城已亡。

《红楼梦》第十五回:水溶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那串念珠贺武松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

画指《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写了 :寿春多赞画,剑阁显鹰扬。

渔翁比喻梁山好汉,指《红楼梦》源自《西厢记》、《水浒传》、《金瓶梅》等。

渔婆比喻《水浒传》里的潘金莲等。

本文由桃花人家11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