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9日南京讯 一千年前,中国称雄世界的城市是开封,三百年前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是扬州。这两座城市同处淮河流域,由极盛迅速转衰,与古运河命运休戚相关。2020年的春节,扬州东关街城门挂上一副对联,联面是:“一街老字号,屹屹东关,灯辉古邑二分月;两岸好风光,粼粼活水,柳拂运河十里春。”运河边长大的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谢少承,饱蘸激情信笔写来。

联中提及的东关街是扬州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东关街上的“老字号”林立,市井繁华,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瘦西湖是扬州城的水系,是大运河进入南方地区后最能体现地域审美价值的文化景观,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眼前景已美不胜收,我们依然要从古老诗词中寻迹它鼎盛时的繁华,感受那个时代的脉动,听还未走远的盐商文化传奇。

诗词佐证扬州真得“阔”过

唐朝诗人当中以通俗著称的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从词面上看,这是一幅小媳妇思念远行老公的闺怨相思图,虫鸣啾啾,她站在楼上望远,头顶一轮清晖明月,远处是蒙蒙旷野,这首小词成了传诵至今的千古名篇。事实上,多愁善感,几成“望夫石”的“小媳妇”,恰恰是百病缠身,将要行至人生尽头内心纠结的诗人。

白居易出生河南,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美景美食和美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忆江南》中直抒胸臆,写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他在晚年还在杭州做过两年刺史,后转调苏州,一年后因身体缘故,带着江南女子樊素叶落归根回到洛阳老家。

然而,他终归担忧起自己逝后小妾的立足处境,做了一个艰难抉择,送樊素回归江南。词里一连铺排的汴水、泗水、瓜洲、吴山,串连起来,正是唐朝大运河上的行船线路。汴水发源河南一带,泗水源于山东,流到古时候的扬州附近的瓜洲渡口。无情的流水把她的“丈夫”载走了,也把“少妇”的心带到了远方,“少妇”扳着手指头跟她的“丈夫”计程一样,昨天到了哪里,今天到了哪里?从瓜洲渡过江,就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远处的群山点点,那多像心中此刻袭上来的忧愁。年近古稀的诗人在愁肠百转中做完这件事,一年后坦然辞世。

如果说,诗人的绝唱证实了大运河作为成熟的“水上高速”而存在,杜牧早年纪实体的诗歌,则佐证了扬州城真得“阔”过,而且相当“阔绰”。公元833年,正是大唐太和七年,31岁的青春热血诗人杜牧赶赴扬州,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打工,他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为风流烂漫的三年。“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座城市让他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扬州运河比起苏州的水巷,要气派招摇许多,桨声灯影中大大咧咧流过两岸的绿树芳草和红楼粉墙。苏州人觉得的自己的城市是天堂,在心高气傲的扬州人眼里,所谓的天堂不过是满足于温饱的小富即安。

那时的扬州真是热闹,任何人到了这里变得赤裸裸的真实起来,文人的放浪形骸,商人的挥金如土,女人的万种风情,这让诗人爱恋不已。他在《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留下一个千古风流之城的印象: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吹箫看上去有点冷,但骨子里却热闹非凡,以致后来没闹清“二十四桥”是一座桥的桥名,还是有二十四座桥。

扬州美女名声很大,只是称呼难以恭维,叫“扬州瘦马”,这与马致远的“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的“瘦马”没一毛钱关系,“瘦马”专指从小调教棋琴书画,长大后卖出去作妓或为妻妾的少女。这是一种典型的男性霸权的意味,是把她当成长线投资。风流才子一度迷茫,扬州成了他的温柔乡,杜牧回望并总结客居扬州的三年岁月,在《遣怀》诗中“检讨”说,“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运河之都盛衰皆盐商

“两淮盐,天下咸”。盐商不住盐城、连云港,而在运河之城扬州。他们食不厌精,生活奢糜,富可敌国,官家要收盐税,商家要借盐生财,官商勾结是一种生态。现在扬州有一座白塔,与北京颐和园的白塔十分相似,据说就是为讨南巡乾隆帝的欢心,盐商一夜之间用白盐堆积而成,其实力可见一斑。盐是朝廷专卖,盐商首先要取得“盐引”,相当于有专卖权的营业执照,然后获得“引岸”,也就是朝廷指定卖盐的区域,“引”是计量单位,一引为364斤盐,朝廷据此取税,有人算过账,卖盐利润可高达500%。

最大的盐商称之总商,属于朝廷专员,他不拿工资,负责税收摊派和保底。他不是一般人,混迹于官场和商界,八面玲珑,黑白通吃。扬州有一个叫江春的布衣商人竟与天子打得火热,领着乾隆爷游山玩水,去北京故宫如同到邻家串门,长驱直入。能抢得盐商的独门生意基本没有本土扬州人,更多是晋商、徽商和陕西商人。这些人财商高,情商更高,娘肚子里都会算账,盐的利润太高,要肃清市场必须依靠官方庇护。为讨好官家,送金送银送“瘦马”,还要“雅贿”,玩些古玩字画鉴赏,开个诗词文艺沙龙,或者搭台听堂会。出于应酬和风雅需要,盐商挖来当红“歌星”或名角,餋养戏班子。昆曲起源昆山,却在扬州盐商推动下发展壮大起来。盐商自己没文化却崇尚与文化人交往,甚至供养一生,客观上对扬州的书画、印刻等文化事业做出不小贡献。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约,近现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出炉,一连串的割地赔款,扬州的繁华受益于清朝盐业专卖,也在多重压榨下走向没落。特别在太平天国时期,盐商的引地被占,川盐趁机“填空”,两淮盐商破产,行当举步维艰。生态链上的艺人、花匠和第三产业者转投刚刚开埠的上海,那里很快成了十里洋场。

晚清时期,曾国藩“剃掉”太平军后,留任两江总都。他殚精竭虑重振盐商,跟随他的湘军就地转业,经营盐业。盐商由过去官督商营变成了官商一体,转业老部下发财后,集资为这位老乡建了一处豪宅,曾国藩婉拒了,提笔为宅子题了四个字“湖南会馆”,该建筑至今仍存。

扬州因盐商和漕运而兴,干的是垄断买卖,看似民间资本运作,其实是官场背后操纵,盐商的资产屡次被抄没,以抵积欠税课,盐商的黄金岁月走到尽头。加上扬州之后远离京沪铁路大动脉,经济地位一落千丈,当年的繁华终成了过眼烟云。

马可波罗向全世界宣传扬州

烟花三月季,身缠十万贯,不管是顺江而下,沿运河而来,还是乘鹤空降。到了扬州的地界,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权大,钱多或颜值高, 这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之地,自大运河通航之后,东南繁华第一把交椅非扬州莫属,是不折不扣的经济中心,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扬一益二”地排名,益州就是今天成都。那时扬州的城市地位,相当今天的“北上广”。走在扬州的东关街,两边数不清的老字号,挂着书法名家的匾额,让人浮想联翩,努力脑补曾经的繁华和荣耀。

公元1292年已进入中国的元朝,淮安、山东到北京的大运河这一年全线贯通。在中国大地上游历了17年之久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回国。回想起他第一次从镇江西津渡上岸,转身到了扬州,眼前地繁华让他呆若木鸡,看花了眼。此后他乐不思蜀,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一直抵达泉州和福州,饱览中国的大好河山,还取得元王朝最高统帅忽必烈的信任和赏识,让他甚至在扬州当过几年地方官。回国前,他受托走海路,帮助元室把下嫁的阔阔真公主送至伊尔汗国,完成任务后,取道小亚细亚辗转回威尼斯。

他的探险之旅并未就此打住,回国第二年参加了一场海战,成了热那亚人的战俘。无巧不巧的是,和他关在同一间牢房的是位小说家,一个阅历丰富,口若悬河,一个构精思巧,妙笔生花,两个天才碰撞在一起诞生了传世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中把中国描述成遍地黄金的神秘帝国,引起西方淘金者的狂热向往。1492年,哥伦布出发了,他的船队最终没有到达中国和印度,误把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当成了印度,他发现了新大陆的远航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1840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佬开着战舰也来了,而最初出发的动机则在东方,在运河在扬州。

“土豪”与文化人共砌园林之窗

扬州的美有一种金碧辉煌的土豪气,又有一种时事沧桑的凄美感,“芜城”是扬州的别名。兵祸、战火几度摧毁了扬州,但运河之风吹拂下,又会在极短时间从浩劫中恢复,彰显一座运河城市超强的自我修复力。

现在的瘦西湖是一条狭长的河流,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和杭州西子相比,更具一份清瘦神韵。许多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叶圣陶最爱“苏州园林”,其实扬州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扬州个园为例,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整个园子被错落有致的水池和假山灵巧分隔开,假山里弯曲的小道妙趣横生。最绝的是,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可以一路走过春夏秋冬,在园林界可以说是头一份。

再如何园,晚清第一园风韵犹在。这座匠心、技艺与艺术造诣集大成的庭院,细小之处都是满眼的精致。它有南方园林的亭台水榭之美,又有一点西方的精致典雅,壁炉及壁炉上镶嵌的瓷砖,开放的房间门窗,来自西方的稀缺的玻璃窗。

扬州从不缺少国际视角和元素。扬州盐商、山西票商、广州的进出口商共同发力,留给后世一座座扬州园林。他们凭借水运的优势,运出食盐,回程时把各地石材、木料当作压舱石顺道带回来,盐商座上宾的文人画师早想一展身手,盐商有钱,那就以地为纸尽情为他们挥洒吧。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扬州八怪”地出现不足为怪了。

特别一提的是,这座运河之城终因“漕运”改“海运”和盐商衰微而地位江河日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几度繁华,催生了“菜刀、修脚刀、理发刀”行业的发展与兴盛;几度衰落,扬州先民只能怀揣“三把刀”背井离乡、漂流四方、艰苦创业,也成为现代扬州悠久历史的一张闪亮名片。(华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