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這不是老孔,他到寨子上幫羣衆看蠶桑了。”8月5日,當接到孔成盛車禍不幸遇難的消息,妻子的一番話,讓所有人潸然淚下。在妻子的腦海中,他是下鄉扶貧去了……

8月5日,盈江縣盞西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員孔成盛,在松坡村開展蠶桑產業技術指導途中遇到交通事故,誰也沒想到,這成了孔成盛生前的最後一次技術指導,當日下午4時35分左右,在覈查完扶貧蠶桑產業長勢返程途中,他所乘坐的車輛墜下山坡,孔成盛不幸遇難,52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土生土長,他是羣衆的“好大哥”

1988年參加工作,199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盞西這片土地上從事農業科技服務32年。“孔大哥,我家的拖拉機又罷工了,等着下田,你來幫瞧瞧”“孔大哥,感覺甘蔗長得不好啊,怕不得喫,你快來幫瞧瞧”……因爲是土生土長的盞西人,羣衆有事總喜歡找孔成盛,不分白天黑夜、不分週末,孔成盛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助羣衆解決疑難雜症。

“對老百姓特別有耐心,有些人經常來辦公室向他提出無理要求,他都會帶着微笑,很耐心、細心地和他們溝通、解答問題,從來不會對老百姓發火。我是個女同志,有時候一些老百姓對他說的話,我坐在對面都聽不下去,想發火了,但他還是很耐心地在協調。”在同事眼中,孔成盛責任心強、性格穩重。

受社會各種因素影響,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時不時會有“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產生厭學情緒,總是請假不願意去學校。孔成盛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阻斷貧困,作爲掛村幹部,寨子裏哪家有學生,他清清楚楚;哪家的孩子是否按時在學校,他了如指掌;哪家的孩子不想上學請假了,他第一時間知曉。

孔成盛到建檔立卡戶家庭瞭解收入情況

妻子嫌他“多管閒事瞎操心”,但孔成盛樂在其中。孔成盛跟妻子、同事、羣衆說得最多的就是:我是讀書走出來的,我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現在在農村,種田也需要技術的,技術來自哪裏?來自教育啊!我們這一輩人十多歲就成家,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絕不能再讓子孫走我們走過的路、喫我們喫過的苦。

他的不怨其煩、苦口婆心,也感動和教育着這羣孩子,多名厭學孩子重新走進課堂,他們也想和孔成盛一樣用知識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科技幫扶,他是羣衆致富的“知心人”

脫貧攻堅以來,爲了擴寬羣衆的收入渠道,通過科學論證,盈江縣委、縣政府將盞西鎮確定爲蠶桑養殖鄉鎮試點之一。“萬一種貼本了,誰負責?”由於是新興產業,工作組入戶作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微乎其微。好不容易有了願意帶頭“喫螃蟹”的羣衆,孔成盛喜出望外,在動員羣衆種桑養蠶的那些日子裏,孔成盛和同事紮在桑田上蠶棚裏,與羣衆一起將一棵桑樹一棵桑樹地移栽、剪枝、施肥,蠶棚裏溫度、餵食……

孔成盛拍攝的農戶蠶棚生產情況

幾個月時間,白天教技術、晚上火塘邊分析行情,“同喫同住同勞動、同學同幹同進步”,他沒日沒夜在這片桑田中、在這個桑棚裏埋頭苦幹,終於,羣衆種桑面積從2017年底的20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2100餘畝,全鎮建成標準化蠶棚8400平方米,蠶苗年產量約達600餘張,年產值60餘萬元,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協助開展各類技術培訓2000多期,培訓農民技術員數萬名,解決疑難問題數千個,爲羣衆挽回經濟損失十餘萬元。許多農民和種植大戶都成爲他的好朋友。

心繫羣衆,他把對家人的愛留給遺憾

對於工作,孔成盛問心無愧;而對於家庭,他只能把愛留給遺憾。“我總說他好人有好報,但沒想到他就這樣走了。”提起孔成盛,他的妻子悲傷不已。她說:“以前老孔說他負責農機技術指導,要去作指導,都是早出晚歸;最近幾年,脫貧攻堅,基本沒人影。這期間,有過抱怨,也曾感到無助。老孔快要到退休的年紀了,還說退休後和我一起種好家裏的地,他又失約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孔成盛進村入戶排查

在孔成盛的手機相冊裏,有家人、有親朋,但更多的是盞西的山、盞西的地,農戶的馬鈴薯、西瓜、蠶繭.......車輛墜落前1個小時,他還在手機裏拍了最後一組產業扶貧照片:一張圖片內容爲掩映在一片翠綠中的盞西鎮美景,另外幾張圖片則是桑田裏開展技術指導的場景。因爲工作,孔成盛無暇陪伴家人,他對家人的愛、他承諾的退休後的陪伴只能留給遺憾。

扶貧路上獻忠魂,何愁羣衆不小康。盞西每一寸土地都留有孔成盛的溫度!盞西每一個羣衆都懷念他!他曾經走過的地方依然那麼溫暖和充滿力量,他還沒幹完的事業會有千千萬萬駐村隊員繼續堅持奮戰。

孔成盛,盈江盞西人,1968年7月出生,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參加工作,32年紮根基層,在盈江縣盞西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2020年8月5日,他將忠魂長留在這塊土地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