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如何發力?這兩個報告說清楚了

來源:國是直通車

財政貨幣

2020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如今,半年已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應對疫情衝擊和穩經濟等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又將如何持續發力?

近日,央行和財政部發布的兩個重要報告給出了答案。

上半年經濟好於預期

近日,央行和財政部分別披露了《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以下統稱:報告)。整體上看,隨着中國疫情防控形勢趨好,中國經濟復甦步伐也在加快。

從財政政策層面上看,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支矛盾和財政運行壓力雖有所增加,但隨着復工復產和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成效持續呈現,中國經濟復甦明顯。報告顯示,6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2%。增幅由負轉正,年內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財政運行逐步回穩向好。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減稅降費是直接惠企惠民和應對疫情對經濟衝擊的重要舉措。目前,各項財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主體受益明顯。

報告指出,中國上半年實際減稅降費超1.5萬億元,預計全年爲市場主體新增減負將超過2.5萬億元。以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爲例,今年3月,官方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政策,截至5月,享受增值稅減免的企業和個人達191萬戶,新增減稅達104.86億元。

與此同時,抗疫特別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也順利發行。截至7月31日,抗疫特別國債累計發行10000億元;其他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也已完成全年計劃60%以上。

中央財經大學中財—中證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表示,此次疫情給不少旅遊、餐飲、酒店等行業帶來經營壓力,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以及各專項債券的順利發行,不僅能有效對沖疫情影響,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對各行業復工復產復業和穩定社會經濟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貨幣政策層面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取得良好成效,中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呈現“量增、價降、面擴”的特點,金融對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

報告顯示,6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 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 12.8%,增速均明顯高於 2019 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 26.5%;6月份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64%,較上年12月份下降0.48個百分點。此外,普惠小微貸款已支持2964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1.8%。

貨幣政策報告也體現了對經濟的樂觀預期。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指出,一季度對國內經濟的表述是“充分估計困難,切實增強緊迫感……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二季度變成了“經濟還存在結構性、體制性和週期性問題……客觀認識,理性看待,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增強經濟競爭力”。

李奇霖表示,在字裏行間中可明顯感受到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緊迫感有所減少。並且在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增速較一季度回升10個百分點的評價上,央行報告中亦指出是“明顯好於預期”的。

下半年如何發力?

關於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如何佈局,兩份報告也指明瞭方向。

在財政政策方面,報告強調要繼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爲”的要求。如何做到積極有爲?概括起來主要是發出一個“信號”,做好四個“對沖”。

一個“信號”指適當提高赤字率,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達到3.76萬億元。四個“對沖”指的是適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沖基層“三保”壓力;加強預算平衡,對沖疫情減收影響。

在溫來成看來,參照國際慣例中國赤字率近年來維持在3%左右,今年財政赤字率提到至3.6%,仍在合理可控範圍之內,適當提高赤字率有利於給後期宏觀經濟調控留足迴旋餘地,以便能採取更爲靈活的處理方式應對內外部形勢的不確定性。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指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財政收支平衡面臨較大考驗,疫情的衝擊、各項減稅減費措施以及各項公共產品的穩定供給也增加了財政支出端的壓力,因此下半年財政仍需做好科學調控,尤其是加強財政支出的合理識別及科學調度,將赤字控制在合理水平。

在具體舉措上,財政政策報告中也列出了六項關鍵舉措: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持續改善民生;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多措並舉保糧食能源安全;以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保基層正常運轉。

白景明表示,從上述六項措施中可看出下半年的財政發力點對經濟社會堅持的“底線思維”始終貫穿其中,例如強調對就業和基本民生的保障等,這些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起到“雙支撐”作用。

以穩就業爲例。報告將“保就業”作爲重中之重,並提出要用好用足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帶動就業能力強的補短板項目,開發更多就業崗位。

再如“三保”方面,報告提出,將加大對地方支持力度,緩解地方收支矛盾;確保財力真正下沉到基層,快速高效發揮作用;強化庫款調度,對困難地區予以適當支持等。

溫來成表示,在疫情等內外部不確定性壓力下,下半年財政收支壓力更多還是體現在地方層面,尤其在市縣級地區需預防局部債務率過高的風險。對此,他建議各地政府應加強預算平衡和政府債務管理,提高債務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尤其是做好專項資金投放,避免房地產和土地過度開發和違規舉債等行爲。

對於地方專項債的使用,報告中也強調,要嚴格專項債券用途,嚴禁將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用於置換存量債務,決不允許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同時,堅持不安排土地儲備項目、不安排產業項目、不安排房地產相關項目等。

以三大確定性應對不確定

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報告指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

央行表示,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階段性特點,將靈活把握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堅持以總量政策適度、融資成本明顯下降、支持實體經濟三大確定性應對高度不確定的形勢,支持經濟增長向潛在增速回歸,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看來,貨幣政策強調“精準導向”,反映出官方對於下半年貨幣政策精準調控的要求。

此前在定調下半年貨幣政策走向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官方亦強調了“精準導向”,並提及“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李奇霖表示,此次報告中所謂“精準導向”亦指信貸結構性向小微和製造業企業傾斜。

央行報告中提到,將引導信貸投放與企業復工復產需求相匹配,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進一步推動貸款向中小微企業傾斜,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支持。

有分析認爲,這也意味着下半年信貸、社融將主要流向以製造業、小微企業爲代表的實體經濟部門,城投、房地產融資或會受到一定控制。但長期看,這也是“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內在要求。

此外,報告還強調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在李奇霖看來,這實際是在強調政策的“直達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更好的總量調控效果,進而發揮結構性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

關於降低融資成本是否意味下半年降息降準,此間分析人士的預測也有不同看法。

李奇霖表示,從報告整體內容上看,不會有太強的寬鬆預期,但同時也不會明顯收緊,原因一方面在於面對國內外環境形勢複雜多變,目前實體經濟仍需扶持,滴灌政策還得繼續;另一方面,爲了促進政府債券順利發行,市場也需提供適當的消化空間和資金流動性。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看來,降準降息的空間影響因素主要來自國內外疫情形勢和中美關係的發展,內外部形勢仍具有較多不確定性。因此,應對內外部不確定性的做法即做到央行所提的“靈活適度”,要根據具體經濟形勢、疫情發展情況等因素而進行適當調試。

劉英表示,儘管今年中國不設GDP經濟指標,但國內仍有諸多關鍵的經濟任務需完成,例如兜底民生保障方面的“六穩”“六保”,全面實行小康社會、以及脫貧攻堅戰等“硬任務”,因此爲了下半年這些經濟的“硬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預計貨幣政策仍將會保持一定的資金流動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