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七夕要快乐,有人说七夕不快乐。为什么呢?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有人就说了要找个心仪的异性好好的过一下,也有人说了牛郎织女两个人,一年前见一面儿多惨呐,哪有心思过节?

这个不重要,今天我们聊一聊古人是怎么谈恋爱的。当然,第一反应就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是吧?但是这些东西,放在古代不一定是正确的。

七夕节在古代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有点儿像现在的女生节、妇女节这样儿的。可以说在古代到了这一天,大姑娘们,小女孩儿们。就这一天跟闺蜜们聚在一块儿,切磋女工、乞巧,是女孩儿们欢天喜地的日子。那单身的男孩儿呢,也想凑个热闹,所以男女定情是七夕的一个副产品。

在古代七夕的确是跟牛郎织女的这个传说关系密切,这个传说,其实来自于人们对星辰的崇拜。古代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在西周《诗经·小雅》,这里边儿的牛郎织女只是天上的两颗星星。牛郎星、织女星并没有什么鹊桥之类的故事,后来很多民间传说就融入到牛郎织女的故事里边儿,有很多人愿意相信很凄美的爱情故事。每到农历这个七月七姑娘们就抬头看着天上,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织女星,祈祷自己能有个不错的姻缘。

为什么古人要把这一天设定在农历七月七?传说女娲创世的时候是在第七天造出人来,所以初七这叫人日。此外《黄帝内经》里面数字“七”对女孩子也很重要,女子七岁“齿更发张”,二七发育有了月事,三七、四七都是身强体健,五七身体是渐渐衰弱,六七开始生白发,七七生育功能终止。所以七月初七即是人日,又对女孩子有很大的意义,两个数字叠加,七夕成为女生节顺理成章。

当然,在古代除了七夕之外,还有很多别的情人节要过。古代要想自由恋爱也不那么简单的事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子女的没有多少话语权。

可是古人想要自由恋爱也不是没有可能性。一些重大的节日、庙会之类的就变成了年轻男女们搞对象的好去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作是上巳节,这一天就是古人搞对象的好日子。

三月三月约会的传统,那可以追溯到先秦。传说上巳节是伏羲女娲造人的日子,宇宙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俩人就住在昆仑山。日子长了,俩人商量着要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可又觉得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呢,得了看看老天爷让不让咱们住在一起。就各自点起了篝火,如果上天让两堆火合为一股,那就说明老天爷不让人类绝迹,我们就能在一起。要是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那就让烟火分开。最终两堆火的烟就交织在一起了,所以说这一天古代人会祭祀神灵、祈求生育。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年轻男女结伴出游,谈情说爱的日子。

周朝的礼数是非常严格,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媒人牵线搭桥,私自相会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周礼》记载,农历三月份,男女私会出游不但不会遭到禁止,官方还会公开证明。

所以三月三就是当时单身狗们的狂欢节。三月份万物复苏,年轻人在河边儿有说有笑,小姑娘小小子,踩着草地走过来走过去,手里还拿着花儿,一边儿走一边儿聊天儿,这画面多好。河边儿小小子把花递过去,然后俩人牵着手互订终身。

上巳节鼎盛时期是隋唐,杜甫有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个习俗伴随着宋明理学的兴盛是逐渐衰弱,现在汉族文化里边儿几乎快没了。但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延续了这个传统。

海南西部黎族青年男女,每到这个农历三月三就成群结队的去上坡上寻找爱情。云南大理白族青年男女每年农历三月三,在蝴蝶泉唱歌跳舞恋爱,如果两方情投意合呢,姑娘就拿手挠一挠男士的手心儿,两人携手出入。所以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保留着这种最古老的自由恋爱的方式。

除了上巳节以外,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是青年男女约会的重要日子。作为古代大众的假日,元宵节放假的时间很长,明朝的时候元宵节能放十二天假。

所以每到元宵节的晚上,青年男女走上街头借着赏花灯的名义,在那儿找另一半。走在街上,心照不宣,那个眼角偷着看看小哥哥、小姐姐,虽然心里面七上八下但是又很憧憬的那种灯下邂逅的心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朝大词人欧阳修的这一句,很完美的展现了古代人在元宵节相亲的乐趣。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男女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就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所以古人相亲、恋爱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和现在的相亲、恋爱相比,还是古人的相亲、恋爱更具有仪式感和画面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