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老師,59歲,一位幼兒園負責人,明天就要退休,可是上週突發中風,偏癱失語,現在還躺在監護室。

龐老師10年前,就發現血壓高,跟很多高血壓人一樣,沒有感覺,開始還喫了幾個月藥,但總覺得喫不喫在感覺上沒有任何區別,於是漸漸的就不願喫藥了。

2年前因爲持續心慌,到醫院確診心律失常房顫,而且醫生考慮是長期高血壓沒有控制導致的房顫。醫生說不但要積極控制血壓,還得抗凝預防血栓,預防腦梗死。

龐老師開始還能按照醫生的建議,規律喫藥,但是隨着時間延續,龐老師心慌的感覺消失了,後來去複查心電圖仍是房顫。醫生告訴說是因爲習慣了房顫這種感覺,所以不心慌了,但血壓仍需要控制,抗凝藥物也必須使用,要預防血栓,預防腦梗死。

上週,龐老師突然中風,隨後家屬告知,龐老師後來不心慌了,於是把抗凝藥也停了。

結果呢?

結果就是高血壓停藥導致了房顫,房顫停藥導致了中風!

一、高血壓爲什麼會導致房顫:

高血壓容易導致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從而引起房顫。房顫——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無規律顫動,不能正常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能帶動心室完成一次收縮舒張,有的心房顫動不能,導致我們感覺心跳不整齊,毫無規律。

簡單理解正常心跳是一下一下很有規律的跳動;房顫則是沒有任何規律的亂跳。

二、房顫有哪些症狀和危害?

房顫初期大部分患者就是心慌、心悸、心裏不舒服或總想上廁所小便,但隨着房顫時間的延續,很多人適應了房顫這種亂亂想,就不會有感覺了,但沒有感覺不代表沒傷害。

據統計,房顫可使中風險增加5倍,心衰風險增加3倍,死亡風險增加近2倍。

三、發生房顫應該怎麼辦?

轉復房顫爲竇性心律!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藥物轉復,但轉復心率必須要求是新發房顫,或剛發作48小時以內,否則一方面不容易恢復正常,一方面不能馬上轉復,需要抗凝3-4周後纔敢轉復。

理論上除了藥物轉復,還能電擊轉復。

但是轉復後,很多人還會再次復發房顫,所以最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要要預防血栓。

預防血栓纔是關鍵

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引發腦梗,抗凝治療可使腦卒中風險降低60%~70%。可是全球房顫抗凝藥物的應用率約34.4%,而我國僅13.5%。

常用抗凝藥:華法林、達比加羣酯、利伐沙班。

手術治療

非瓣膜性房顫90%以上的血栓來自左心耳,左心耳封堵術,或外科手術,通過預防左心耳血栓脫落,達到預防腦卒中目的,可作爲抗凝藥物的補充替代治療。

理論上房顫還可以通過射頻消融術來根治房顫,但一方面費用高,一方面相對成功率不高。

如果10年前,龐老師能好好控制血壓,後來就不會發生房顫;如果龐老師發現房顫後,能規律抗凝治療,也就不會中風偏癱,也就不會躺在監護室。

明年就要退休的龐老師,本來可以好好去享受自己的快樂晚年生活,可如今輕視高血壓導致了自己的晚年有可能只能在輪椅上度過。

可是生活沒有如果,不會重來,不會讓我們重新選擇。

總之,別把醫生的話當成耳旁風,醫生不會害您,至少絕大多數的醫生不會亂開藥讓您喫。尤其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可以上正規的醫學網站查查疾病的危害性,也有助於您對疾病的認識。

而不是直接選擇輕視,或者忽視,或者根本不當回事,可是不把醫生不當回事,但絕對不要把疾病不當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