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把“長見識”放在重要位置。週末放假帶娃去旅遊,平時見縫插針地帶娃逛圖書館博物館,就想着讓娃多長些見識,好“站得高看得遠”。但長見識真的只是這樣嗎?

其實明白了“長見識”的真正內涵後,家長們可根據孩子需要,隨意“定製”長見識的地方,比如鄉下親戚家、兒童福利院甚至只是在家裏宅着,不花錢還能更震撼。

●帶娃長見識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長見識,故名思義,一爲“見”,一爲“識”。見自己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學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從而開闊眼界。被一種新的思想或新的生活方式所觸動,進而改變自己看問題、想問題的方式,這樣就能長見識。

●帶娃長見識,具體該如何操作?

①知識積累:能看到、學到新東西就是“見”

從這個角度講,讀書、旅行的確是長見識的重要途徑。

我一朋友家孩子從小愛讀書,客廳裏電視牆的位置是一排書架,孩子也有專屬於自己的書房。這孩子喜歡看書到什麼地步呢?週末在家能看一下午,朋友怕他看得時間太長傷害眼睛,喊他出去活動一下他還不樂意。

得益於大量閱讀,這孩子真的很有見識。才上小學一年級,就能對科學、歷史、物理等知識娓娓道來,全是得益於閱讀。

因此,從知識積累這個角度講,想讓孩子長見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十分重要。

但這只是基本。畢竟看書的目的是爲了“內化”,是爲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運用書中的道理去解決人生問題。如果只會死讀書,也只是在“見”的層面做得好,“識”的層面卻達不到。

②震撼三觀:利用反差撼動心靈、引發思考,謂之“識”

讓孩子長見識要“因人制宜”,不同地區的孩子採用的方法不同,其中城市和農村孩子“長見識”的方式就有很大區別。

▲讓孩子明白“人有我無”,從而明白差距,奮起直追。

其實提到長見識,“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是個很經典的例子。利用家鄉的貧瘠和大城市的繁華,給孩子心靈上造成震撼,讓他看到很多“別人擁有而我沒有”的東西,從而促進他思考。我爲什麼沒有?如果我也想擁有,該付出什麼努力?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帶他來到縣城或者大城市看一看,讓他看到家鄉沒有的科技館、地質博物館,人們日常通行的地鐵,就算是長見識。

▲讓孩子知道“人無我有”,從而學會感恩並防止自卑。

文章開頭曾說,帶孩子去鄉下親戚家就算長見識,正是基於這一道理。

城市的孩子見慣了車水馬龍和高樓大廈,來到山區,看到那裏的孩子還住着土屋,喫着鹹菜,甚至連鞋子都沒得穿,他會對“貧窮”有着深刻感受。

如果能讓他在那裏住幾天,體驗一下上學還要走幾里山路的辛苦,知道夜裏睡覺總有跳蚤、老鼠光顧,喫幾天清湯寡水般的飯,甚至餓着肚子,一向驕傲自大的孩子會瞬間長大懂事,最起碼有了感恩意識

同理,帶孩子去福利院轉轉,看到那裏的孩子對爸爸媽媽愛的渴望,幫助那裏的小孩完成一些對我們來說看似簡單,對他們卻猶如奢望的願望,也會讓自己的孩子陷入沉思,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

這樣“人無我有”的體驗方式,相當於給他一個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教會他珍視當下,並且能提升他的幸福感。從這個角度來說,無疑也是“長見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與其孜孜以求讓孩子長見識,不如父母先長見識

最後我想說的是,父母們與其孜孜以求讓孩子長見識,不如自己先學習,多長長自己的見識。畢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甚大,身爲孩子的引路人,父母見識如何,能決定孩子是多走彎路還是少走彎路

在孩子初升高、考大學選專業、工作入哪行等人生重大節點上,一對有見識的父母可幫助孩子把握大方向,甚至改變孩子一生。

畢竟,如果父母見多識廣,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的見識又會差到哪裏呢?

普通父母如何增長自己的見識?最省錢還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看書、學習,成爲終生學習型父母。通過不斷學習來不斷刷新認知,才能帶領孩子翻過一座又一座成見的大山,最終登高位、見美景。

【話題討論:你平時是怎麼讓娃長見識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