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上梁山之前曾在阳谷县做过都头,对官场仕途并不反感,自信地认为自己这辈子就是报效朝廷的人。后来犯事被抓,并没有放弃重新再来的想法与计划。武松心里在想,自己愿意在刑期结束之后回去继续谋个一官半职,只要可以在那样子的环境氛围之下获取成就感,让他坐在哪个位置都是可以的,此时的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还有更好的谋生之处。

答应征讨方腊,武松内心只有一个“侠义”之词,身边的兄弟们都有这样子的选择,他怎么可能去扮演异类的角色。因此武松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大家同生共死,直到生擒方腊。在这个过程中,武松痛失一臂,身心备受打击。众兄弟的离去更让他的内心变得心灰意冷。

武松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眼界越来越开阔。他开始意识到自己除了官场仕途之外,还有更值得去追求的方向。遇宋江,上梁山,如果宋江没有上演招安戏码的话,武松的江湖梦应该会继续地延续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点。遗憾的是,当时的环境因素由不得武松,他是被大环境推着往前走的,失去了健全身体的武松,江湖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到了这样子的境地,武松身边再无亲近之人,心如死灰的他也只好选择归隐清闲度日了。

武大郎之死,孙二娘夫妇之死,以及梁山好汉的抉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武松的心志与思想。庙堂那么地热闹繁华,谁都想身处其中,实现自己的抱负,绽放自己的生命。武松做出决定要留在六和古寺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他的人生注定与前面这些无缘,朴素无华的普通生活,已经在向他招手。武松把皇帝赏赐的10万贯钱财都用在了寺院,把寺院当成了自己的家。不得不说,表面上看着有几分凄凉,实质上却是最好的归宿。

鲁智深,宋江,武松,三人之中,后者的故事人物设定,算是比较值得令人同情的。武松也与多数人不一样,他并没有享受到最为起码的情感温度。但某种角度来讲,武松最后得到善终,这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补偿。

《水浒传》中的仕途环境阴暗,高俅蔡京之辈滚滚当道,入朝为官多半是条不归路。武松从最早提出招安到拒绝受封,也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而宋江一生官迷心窍,到头来也是一场空,他若能命明白这一点又何至于会落到被鸩杀的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