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軟件決勝未來,大衆豐田已“重倉”,爲何中國車企猶豫了?

軟件,正在重新定義汽車,也在重新定義車企的競爭力。這一點,因爲特斯拉的異軍突起,變得毋庸置疑。

“特斯拉的生產線很早就對媒體開放了,無論你說它是超級工廠還是帳篷工廠,先進也好簡陋也罷,都沒那麼重要,因爲汽車在硬件的生產製造層面已無祕密可言,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一位資深汽車媒體人對筆者表示,“但有一個部門,是特斯拉永遠不會給你看的,那就是軟件部門。”

可以說,特斯拉的所有神奇,都源於這個部門。2012年9月11日,特斯拉Model S車型完成了汽車史上首次整車OTA(空中下載技術)升級。這一顛覆性的技術就像給用戶打開了魔法世界的大門,更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傳統巨頭體會到了“麻瓜”的惶恐。

自此,汽車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徹底改變了,它不僅能像智能手機一樣進行軟件升級,甚至還能實現性能上的“進化”;而業內人士則驚訝地發現,特斯拉作爲百年造車產業中新來的“門外漢”,竟然已通過採用與傳統汽車製造商截然不同的底層電子電氣架構,實現了對電子控制單元(ECU)的遠程控制與升級。

2014年,特斯拉又先於全行業推出了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雖然負面消息衆多,但也喫到了第一波紅利。華爾街分析師表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軟件可爲其貢獻超過30%的毛利率。資本市場對特斯拉大爲看好,因爲它描繪了一個不再以傳統三大件爲核心的未來汽車發展圖景。

今年1月下旬,特斯拉市值第一次突破1000億美元,7月1日跨過2000億美元,用時不到半年,而從2000億美元到3000億美元,只用了不到兩個星期!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過了第二名豐田汽車1763.7億美元、第三名大衆809.8億美元、第四名本田455.5億美元之和,成爲了當之無愧的汽車公司市值之王。

此時,傳統汽車製造巨頭也終於承認了自己的落後。今年4月,大衆集團CEO迪斯曾在內部交流中直言:“特斯拉的軟件領先於大衆和任何其他汽車製造商”。

而且,不只是那些看起來很炫酷的手機汽車交互功能,“最讓我擔心的是輔助系統功能。50萬輛落地的特斯拉構成軟件的神經網絡,可以持續收集數據,並且每隔14天就爲客戶提供具有改進特性的新駕駛體驗。今天沒有其他任何汽車製造商可以做到這一點。”迪斯說。

行業也普遍認爲,特斯拉是未來汽車移動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一家公司,這位置在未來10年不太可能發生改變。

爲了避免成爲汽車界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豐田與大衆均已開啓了激進的企業轉型。去年6月,大衆汽車集團創建了全新的Car.Software軟件部門,後者已自今年7月1日起全年投入運營。截至今年年底,該軟件部門的員工數量將達到近5000人。

然而,大衆集團覺得這還不夠,據外媒報道,今年6月,大衆在集團層面設立了旨在抗衡特斯拉的T小組;在執行層面,現任奧迪首席執行官馬庫斯·杜斯曼推出了Artemis項目,他將其定義爲“一個針對其他汽車項目的快速反應部門,專注於高度自動化駕駛的新技術”,其任務是幫助奧迪恢復其在汽車行業的科技技術領導地位。

據悉,Artemis已經獲得了很大的自由度,不僅會開發新車,還將開發整個“車內生態系統”。 奧迪的In Campus技術中心和大衆集團的軟件部門Car.Software將爲Artemis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豐田在軟件佈局上更加堅決,通過設立獨立公司給予軟件研發更大的自主權。7月28日,豐田汽車宣佈將於2021年1月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子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和兩家運營子公司Woven CORE與Woven Alpha,專注於開發自動駕駛、新的汽車操作系統以及高清地圖等軟件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保守的豐田章男竟然自掏腰包,對新控股進行入股投資,此舉可謂罕見。之所以一反常態,是因爲有過慘痛的教訓:2010年,豐田曾對特斯拉投資5000萬美元,持股大約2.4%,但在2016年便甩賣了這些股票,錯失了投資風口。這一次,豐田章男痛定思痛,不惜重金扶持新的軟件公司,目標是再造一個豐田。

視線轉回國內,在汽車新四化上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車企,也已意識到軟件的重要性。長安汽車將在“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的指引下,完成從傳統的汽車企業到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轉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明確表示,汽車產業在變革過程中,電動化其實只是上半場,智能化纔是下半場;廣汽新能源在接受水滴汽車APP採訪時透露,目前企業擁有近500人的軟件研發團隊,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投入;今年4月,上汽集團也宣佈籌建軟件中心,並向社會廣泛招募相關人才……

但與此同時,對於究竟該在軟件研發上下多大本,國內主機廠內部也存在不同的聲音。“軟件部門資金需求巨大,而且很難判斷投入多少,什麼時間能夠見到回報,因此決策層也在猶豫,是不是要外包出去,或者由合作伙伴主導。”一位國內頭部車企領導對水滴汽車APP表示。

事實上,我們看到很多主機廠已與華爲、BAT等科技巨頭,以及博世等國際頂級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請後者爲自己提供智能互聯、駕駛輔助系統解決方案。

“說白了,都是錢的事。”有汽車分析師對媒體表示,“汽車製造企業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將成本保持在可控範圍內,尤其是在類似軟件開發這樣他們原本並不熟悉的領域。”

毫無疑問,佈局軟件研發極燒錢,以大衆爲例,爲了在2025年將汽車軟件的內部開發比例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至60%,集團要在3~5年內投入超過70億歐元,全球相關員工人數預計將超過1萬人。這顯然是一般汽車製造商難以承受的。

但即便投入巨大,也仍要儘可能“自力更生”。豐田章男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此前很多年,我們是硬件製造商,軟件從別人那裏購買。但軟件系統必須隨行業發展不斷改進和升級,一旦把軟件任務交給別人,就意味着只能看着別人來實現升級。如果我們自己開發生產引擎和軟件,可藉此機會改進產品並創造價值。鑑於此,我們需要專注於軟件系統。

換句話說,若只圖眼前省錢省事,今後就會受制於人。

此外,還需要強調的是,僅僅一擲千金是不夠的,國內車企在投入的同時必須想清,如何在軟件層面做出自己的品牌特異性。同濟大學人車關係實驗室創始人馬鈞指出,當前中國製造的智能汽車,是沒有文化,沒有基因,更沒有傳承的。各個主機廠打造的智能汽車,都陷入了嚴重同質化的局面。

隨着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型,品牌差異化將愈發依賴於用戶運營。百度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曾對水滴汽車APP打過一個比方,“就像奧迪、大衆和斯柯達,它們在底層技術上一脈相承,產品體驗卻千差萬別”,而軟件層面也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企業不瞭解自己的用戶,想不清自己的品牌定位和調性,即便在合作伙伴的幫助下快速上馬了各種智能系統,恐怕也無法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

文/殷楠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