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擁有完善的後勤制度,一直是支撐軍隊不斷征戰的動力。而曾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也擁有着強大的後勤制度,在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征戰生涯中,很少遇到過因爲缺少糧草而影響戰事的現象,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奧斯曼帝國的後勤制度有多麼強大。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擁有完善的後勤制度,一直是支撐軍隊不斷征戰的動力。而曾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也擁有着強大的後勤制度,在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征戰生涯中,很少遇到過因爲缺少糧草而影響戰事的現象,從這件事也能看出奧斯曼帝國的後勤制度有多麼強大。

在奧斯曼帝國早期,土耳其人曾一直使用遊牧民族的後勤制度,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主要由一些部落遊牧民組成,這些草原戰士平時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戰時則自帶乾糧和武器爲帝國的蘇丹作戰。可是當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隨着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帝國軍隊的數量開始迅速增長,遊牧民族的後勤制度也已經無法滿足帝國軍隊的需求。

當土耳其人逐漸定居之後,他們擁有了大量的財富和土地,這些財富爲帝國軍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勤物資。每當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出征前,就會有大量的民兵進入軍營,這些民兵並不是一線作戰部隊,他們大部分都是軍隊的後勤人員,負責爲前線部隊運輸糧草和修築工事。

而這些默默無聞的後勤民兵,能夠稱得上是帝國軍隊的中流砥柱,因爲在那個時代的奧斯曼帝國,可謂是喫貨的天堂。蘇丹親兵們對食物的熱愛可是出了名的,他們在行軍打仗時,都會攜帶大大小小的銅鍋用來烹飪食物,他們的軍旗上的標誌也是“卡贊銅鍋”,甚至當他們造反的時候,也會“掀鍋爲號”,以掀翻銅鍋的行爲來表達自己不再爲蘇丹效忠。

在奧斯曼帝國擴張的那段時期,他們不僅僅只是給被征服的地區帶來了殺戮,還給他們帶來了美味的土耳其菜,這也是土耳其菜在中東地區非常流行的主要原因。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奧斯曼帝國的後勤制度是他們非常羨慕的,當歐洲的騎士們在喫乾硬的麪包時,奧斯曼帝國的蘇丹親兵每天都能享受到烤肉、抓飯和新鮮的麪包。

公元1514年,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塞利姆一世入侵伊朗的薩法維王朝,在這場戰爭中,波斯人見識到了奧斯曼帝國後勤制度的強大。當薩法維王朝的軍隊在查爾迪蘭戰役被奧斯曼軍隊擊敗後,波斯王伊斯瑪儀一世決定“考驗”一下奧斯曼帝國的後勤,他命令薩法維的軍隊撤退時摧毀沿途的村莊,居民也跟着軍隊一起離開,然後將農田裏的莊稼全部摧毀。

當薩法維王朝的軍隊從西部撤退後,幾乎沒有給奧斯曼軍隊留下一粒糧食,可是奧斯曼軍隊仍然憑藉強大的後勤制度,對薩法維帝國的軍隊進行了數月的追殺,甚至沒有出現一絲糧食告竭的情況。而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歐洲人也見識到了奧斯曼軍隊後勤制度的強大。

公元1683年的7月,奧斯曼帝國的大維奇爾卡拉·穆斯塔法率領20萬軍隊遠征維也納,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但是後勤制度仍然十分完善。穆斯塔法對維也納進行了兩個月的圍攻,維也納城中的歐洲軍隊在戰爭中期就已經斷糧,他們開始宰馬充飢,當戰馬所剩無幾後,他們開始便開始喫樹皮和一些小動物。

而根據歐洲史書的記載,那些遠道而來的二十萬奧斯曼士兵,在維也納之戰末期,甚至還每天都能喫到新鮮的麪包。當索別斯基率領波蘭翼騎兵擊敗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後,曾在土耳其士兵的營地上繳獲了許多綿羊和麪粉,讓那些波蘭人無一例外開始感嘆奧斯曼帝國後勤制度的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