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00萬輛用了35年,100萬輛到1000萬輛用了18年,1000萬輛到2000萬輛用了5年,從2000萬輛到3000萬輛用了4年。2020年8月10日,北汽集團累計產量突破3000萬輛。

一連串數字背後,是北京市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全過程。1958年,北汽試製成功第一輛“井岡山”牌小轎車,成爲北京汽車工業的奠基石。

“井岡山”牌小轎車試製成功

很多老北京都對京產越野車印象深刻。1966年,國內首款輕型越野車北京牌BJ212橫空出世,創造了BJ212系列產品生產年限橫跨50餘年、累計產量超過120萬輛的業界神話。同年,“北京130”輕型載貨汽車也試製成功,隨後14個省份競相仿製,成爲全國產量最多的輕型汽車。

這一時期,“北京212”、“北京130”、北京摩托車和北內492汽油機、4115柴油機號稱北京汽車工業“三車兩機”,享譽全國。

改革開放以後,北汽走向國際合作。1983年成立的北京吉普是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整車合資企業,其主要產品“切諾基”風靡一時。至1993年,北汽產量完成了從0到100萬輛的跨越,爲北汽後來的騰飛奠定了深厚基礎。

進入21世紀,對北京市汽車工業和北汽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兩家合資企業——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相繼成立。

作爲中國加入WTO後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汽車企業,北京現代在中韓雙方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當年籌建、當年出車,僅用63個月便實現累計產銷100萬輛,創造了令業界稱頌的“現代速度”,實現了北京市汽車產業歷史性的轉折。伊蘭特、索納塔等車型行遍北京大街小巷,圓了北京市汽車工業的“轎車夢”,伊蘭特更成爲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汽車“新三樣”之一。

而2005年奔馳品牌落戶京城,結束了北京市汽車工業沒有豪華品牌的歷史,更確立了北京市汽車工業在中國汽車產業內高端製造的地位。今天,北京奔馳已成功引進奔馳八大主力車型,成爲戴姆勒全球同時擁有前驅車、後驅車、電動車三大車型平臺,以及發動機與動力電池工廠的合資企業,並實現了發動機核心零部件與整機的出口。

這一時期,北汽自主汽車產業鏈日臻完善,駛入快車道;同時積極打造整車、零部件、研發、服務貿易、改革調整五大平臺,北汽鵬龍、海納川等產業鏈支撐企業相繼建立起來;也在行業內率先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平臺——北汽新能源,揭開了新一輪汽車技術革命的序幕。

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不到十年,北汽完成了累計產量從1000萬輛到3000萬輛的跨越,年營收從2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躍升。與此同時,北汽集團研發體系佈局五國七地,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整車及KD工廠,市場遍佈全球80餘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企業。

“面對汽車產業深度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北汽集團也在加快推進向製造服務型與創新型企業的戰略轉型。”北汽集團方面介紹,在新能源技術上,北汽在全集團實施全面新能源化戰略,掌握核心“三電”技術,完善“純電爲主、三線並舉”的技術路線,建立新能源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等高效協同與支持配合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自主品牌技術進化、產品進化方面,已經形成由ARCFOX、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組成的“高、新、特”全新架構。

北汽福田服務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盛典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曹政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