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清真寺礼拜大殿之前,先说一下化觉巷清真大寺的历史背景。

据《西安府志》记载,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不过这个是明太祖赦赐建寺的时间。实际上在这之前化觉巷清真寺应该就已经存在了,但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始建于唐朝,因为化觉巷清真大寺所在地唐时属于唐皇城右武卫、右骁卫衙署,绝无迁署建寺的可能。国内有不少清真寺通过假托年代的做法来彰显自己历史的悠久,但也为研究造成了一些困扰。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鸟瞰图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整体布局与汉地传统寺庙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将寺院内各个建筑的功能调整了一下。其中与佛道寺庙区别的就是礼拜大殿了,它采用了两个歇山相勾连,后接一间歇山抱厦的形制。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伊斯兰教的礼拜习俗和扩大礼拜空间。清真寺大殿往往需要较大的内部空间,但是清真寺一来位于闹市区,占地面积不能太大(不可能像唐代大兴善寺大殿那样“铺基十亩”,占据一个坊),二来建造单体大殿花费可能更多,因此采用组合体就成为了较为合理的选择。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鸟瞰图

礼拜大殿山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清真寺大殿并非一直都是这种样式。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初,清真寺大殿很多都是砖石结构的,如杭州凤凰寺大殿、泉州清净寺等,另外很多清真寺的砖石“窑殿”也是元代的,而明清除新疆以外的礼拜大殿基本都为木构,这这说明清真寺在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一个逐渐中国化的过程。而在明朝初年这个过程陡然加快了。这是朱元璋强令清真寺汉化的结果。实际上朱元璋之所以赦赐建造化觉巷清真寺,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将化觉巷清真寺作为汉化清真寺的一个榜样。

泉州清净寺

杭州凤凰寺,大殿为宋元的砖石遗构

接下来从礼拜大殿的外部开始讲起。

在礼拜大殿前能看到一个宽阔的月台,这种月台在西安其他几座清真古寺中也有,主要是在古尔邦节举行会礼,以及举办一些聚会时使用的。

大殿的瓦作全部采用蓝琉璃瓦,这也是西安清真寺的一大特色。屋脊上的鸱尾应该还是原物。小皮院、大学习巷清真寺的鸱尾原本也是差不多的形象,结果因为使用的穆斯林觉得动物形象不“清真”,结果给替换掉了╮(╯_╰)╭。

大殿前檐转角斗拱

大殿前檐斗拱

大殿的前廊比较宽阔

大殿的门窗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前廊挂了很多快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块明代就有的“临下有赫”匾。“临下有赫”出自《诗经》,意为洞察人间慧目明亮。当时建造清真寺的回族先民选用这块匾挂在大殿的醒目位置,有一定的警示后人的目的。这块匾由于寓意深刻,后来也被国内其他一些清真寺复制过去。

接下来我就介绍大殿内部。首先说一下大殿怎么能进,我建议最好早上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穆斯林的“五功”,也就是每天五次礼拜的时间是早上五点、下午一点、下午五点、下午五点半和晚上八点,所以清真寺早上是人最少的,是最容易进的,我在整个寺里待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遇见几名游客或者前来礼拜的回民,这个时候大殿也一般没人管。如果你下午和晚上前来游览,要么就碰碰运气,要么就说一下赛俩目试试能不能进吧。

从下面这张测绘图上能更好的看出化觉巷清真寺大殿的布局:平面呈“凸”字形,前部面阔七间32.95米,进深七间带前廊,为两座单檐歇山顶勾连搭而成。相邻檐柱用双柱,上作南北排水天沟。后部接深广各三间的后窑殿,为“拜主”所在。大殿通进深38.53米,总面积1278平方米,可容纳千人礼拜。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内部全部采用了天花板,所以梁架也只能看测绘图了。大殿内部金柱不升高、梁柱交点采用斗拱的做法,仍然带有一定的殿堂造遗风。另外,有研究认为,“从斗栱细部来看,前半部斗栱为清代风格,而后半部斗栱做法较古朴,似为明代原物;又该殿规模甚大,寺初创时仅一个院落似难以容纳,故推测大殿前半部可能为清代所加,并非明洪武年间初建时一次形成。”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面基大是它出众的一点,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内饰几乎全是原物。木雕、彩画都保存非常完好,而国内其他清真寺大殿内部几乎都是装修一新的。

大殿进深比较大,侧面又没有开窗,所以采光不是很好。

大殿天花板上的彩画

大殿侧面的小门

大殿内部斗拱

化觉巷清真寺大殿内部很明显得被划分为两个空间:即前部面阔七间、进深七间的部分,以及后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后窑殿”部分。后窑殿主要是用于放置“米哈拉布”(拜向龛的),这种专门为了放置米哈拉布而修建的附属于大殿的小房子似乎也是中式清真寺独有的做法,一般采用抱厦的方式加建在大殿主体后方,朝向西方的圣城麦加。这种小房子被叫做“窑殿”是因为早期的窑殿多为砖石结构,如下面的沁阳清真寺后窑殿,晚期清真寺后窑殿多为木构。

化觉巷清真寺后窑殿的照片我没有拍到,不过大体上和大学习巷清真寺后窑殿类似,如下图。

后窑殿可能是大殿内部装饰最精美的部分了,木雕、彩画和米哈拉布都值得仔细欣赏。

八角柱上有牡丹图案的浅浮雕

整个化觉巷清真寺大殿最美的东西当然还是这座建于14世纪的米哈拉布,刘拓评价这座米哈拉布“不输于世界上其他米哈拉布,可以和它们并列为世界伟大米哈拉布”。我看照片就已经感到很惊艳了,实地看后更加震撼,所以我认为是完全无愧于这个评价的的。

米哈拉布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一般设于礼拜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克尔白,以表示穆斯林礼拜的正向——基卜拉。所以清真寺的伊玛目(领拜人)率寺内众穆斯林礼拜时便面向米哈拉布。(米哈拉布看起来像龛位,其实并不是的,它只是一种精美的指向标)

跟传统宗教的神龛不同的是,伊斯兰教义禁止崇拜偶像,因此米哈拉布并没有人像图画或雕塑,通常会写满大赞辞等用以向阿拉致敬的字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米哈拉布也有各自特色,如伊朗的米哈拉布多会采用几何纹和阿文书法装饰。化觉巷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则大量采用了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牡丹纹进行装饰,另外还有多种阿文书法。

图文来源:鸿慈永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