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信小編就讓小編給你出謀劃策。謝謝讀者的信任。感謝各位讀者朋友點進小編的文章,希望小編的文章不會讓你感到失望!歷史上一直存在一種說法:“殺降不祥”,即殺降的人大多不會有好下場。可即便是如此,仍然有很多將領逆天而行,對待俘虜仍舊照殺不誤,他們有的是不得已要殺俘虜,有的純粹是殺人上癮,後者例如明朝的鄂國公常遇春。

常遇春可謂是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將,早年在家務農,天下大亂之際外出謀生,後投奔朱元璋部,由於作戰勇猛,每每作戰都能取得非凡的戰果,逐漸成爲朱元璋的核心班底。明朝開國以後,對開國功臣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封賞,功臣最高的爵位封到國公爲止,常遇春也因此被封爲鄂國公,他曾在軍中號稱常十萬,即擁有十萬人馬便可縱橫天下,是朱元璋起家班底中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
常遇春雖然打戰勇猛,可有一個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歡殺降卒,每攻下一座城他都要進行屠城,俘虜的降卒在他手上更是活不成,朱元璋曾因爲這件事經常批評老常,勸告他不可如此,因爲好不容易攻下一座城池,你把城裏的百姓都殺光了,擁有一座空城又有什麼意義?好在常遇春對朱元璋是言聽計從,老朱的話也確實讓常遇春減少了很多殺戮。
河南焦作有一個傳說,原本不再屠城的常遇春突然被懷慶府的百姓給激怒,下令全城男女老幼一個不留。原因是,懷慶府管轄下的溫縣發生了元朝殘餘勢力打劫明朝運糧隊伍的事件,這件事本就令常遇春十分惱火,加上常遇春又發現了當地百姓歡迎明軍的牌匾背後同樣寫着歡迎元軍的標語。這種牆頭草兩邊倒的行徑令常遇春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用屠城予以了回應,剎時間懷慶府遍地屍骸。
屠城一次,還不能夠消除常遇春心中的怒火,他下令軍隊每殺一處都丟下金元寶,假如金元寶不見了,就說明這個地方沒有殺乾淨,要軍隊再次挨家挨戶的排查,直到殺光爲止。這種情況一共發生了三次,直到金元寶丟在地上,第二天去看時還在原地爲止。經過三次血洗,懷慶府徹底成了一座荒無人煙的鬼城。懷慶府便是現在的焦作。
說到底,百姓能有什麼錯,螻蟻還尚且偷生呢,在這種亂世中一家老小不就爲了活命嗎?就在屠城後不久,常遇春也在中軍暴斃,同時也印證了“殺降不祥”這句話,一種說法是常遇春死於卸甲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