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办的第四届东方妇产科论坛传出消息:一项全国免费孕前检查数据显示,有计划妊娠的孕前检查夫妇的平均年龄为29岁,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的比例在10%左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生育率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可能与生育年龄推迟、自然环境、工作环境、食品安全等有关。

从妇产科学和生理角度考虑,23-28岁年龄是生育的最佳时期,论坛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教授建议,育龄期妇女适龄生育不要错过“黄金线”。

发达国家规律:生育率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下降

发达国家经历的相关变化表明,生育率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下降。越发达的国家,生育年龄越迟。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说,像上海这类的大城市,女性生育年龄推迟更加明显。如进一步具体分析则发现,这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和职业发展时间明显延长有关。

徐丛剑说,如初产的平均年龄为29岁,平均在2年后生产第二胎,那么,二胎产妇的平均年龄应该在31岁以上,这会导致35岁以上高龄产妇的比例更高。我国孕产妇因晚育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 出生缺陷比例升高便是其中之一,产妇25岁时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比例为1:2000,30岁时为1:1000,35岁时为1:300,40岁时为1:50,45岁时为1:25。此外,妊娠分娩风险升高,根据我国10万例孕产妇的数据分析,孕产妇年龄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高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

为避免因生育年龄的推迟而造成生育困难,徐丛剑建议:婚育夫妻应要尽早安排生育计划,转变“晚婚晚育”观念,在最佳生育年龄进行孕育可提高生育质量,还让孩子在最佳环境下成长。

重视青少年性教育,也是保护生育力

与成年人不愿生育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少年首次性行为时间呈现低龄化趋势。由此而来的是,缺乏认知力的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和人流率居高不下。

黄荷凤强调,人工流产也是降低女性生育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流产主要通过宫腔操作去除子宫内容物来终止妊娠,如此不仅给女性带来感染风险,同时还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损害,甚至导致宫腔粘连、输卵管粘连、宫颈粘连、内异症、腺肌症、子宫内膜薄等问题。药物流产对生育能力危害也不容小觑,由于绒毛不能完全脱落干净,导致出血时间长,一般持续7至10天,部分患者可长达20天,由此容易引发炎症,造成输卵管阻塞,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生育力保护的不足,造成了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专家呼吁:在广泛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妇产科医生的继续教育与学术交流,提高宫腔操作的技术水平,使所有人重视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问题。

“冻卵”技术绝不是推荐给所有人的保育方法

女性生育能力在35岁之后开始下降,那么当女性认为自己在各方面条件还不适宜生育时,是否可以提前将自己健康的卵子冷冻起来?徐丛剑直言,这种想法越来越普遍,但只是听上去很“美丽”。首先,国内冻卵并不是“想冻就能冻”,这涉及到政策、法规、伦理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问题。我国法律政策明确规定健康的未婚女性不可以进行冻卵。

此外从技术层面看,卵母细胞的水分含量较高,冷冻过程中易受损伤,所以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较胚胎冷冻技术更具挑战性。目前,卵子冷冻技术的复苏率在60%-80%,也即,如冷冻100个卵子,也许复苏后,能用的只有60个。所以“冻卵”绝不是推荐给所有人的保育方法。

黄荷凤还强调,女性取卵子从促排卵到取卵要经历多种风险。例如,促排卵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易导致女性卵巢过度刺激,引发腹水、胸水,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取卵手术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对女性一次感染的考验,都可能伤害卵巢功能,危害女性健康,一旦发生反而得不偿失。

此次论坛在采取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方式,内容涵盖母胎医学、妇科肿瘤、生殖医学等共11个领域,特邀郎景和院士、马丁院士、黄荷凤院士、乔杰院士、陈子江院士参加。专家同时提议,如出现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妇产科医疗体系应该如何提前做好的预案和准备,为女性健康全面保驾护航。·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李敏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