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周家三兄弟才华横溢,曾创作出无数经典著作,在中国近代文化界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可是在其他方面,这三兄弟都有被人诟病的地方。

大哥鲁迅和三弟周建人都曾抛弃原配,和另外一个女子同居,并生育了孩子,周作人则是人人唾弃的文化汉奸。

周建人

三兄弟中,周建人不仅抛妻弃子,对于他儿子周丰三在其伯父面前开枪自杀一事,周建人也表现得不以为然,实在令人心寒,而当时的周丰三年仅20岁。那么,为何周丰三要自杀呢?

周丰三出生于1922年,是周建人和前妻羽太芳子的小儿子。羽太芳子是一个日本人,出生于1897年,她的姐姐羽太信子嫁给了周作人,并来到中国居住。

1912年,由于信子怀孕需要人照顾,羽太芳子便随哥哥从日本来到绍兴,照顾姐姐。

彼时芳子就住在周家,和周建人朝夕相处,两人便逐渐产生了感情。后来在周作人和信子的极力撮合之下,两人走到一起,结为了夫妻。

在周建人和芳子刚刚成婚那几年,两人的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相处也很和谐,而转变就出现在他们来到北京以后。

周建人和鲁迅夫妇,前排左一位周建人

在1919年时,鲁迅花高价买下了北京八道湾胡同里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并把周母和两个兄弟接到了北京居住。

自此,周家人正式团聚在一起。在老家绍兴时,周建人曾在当地的小学任教,虽然收入不高,但也勉强可以养家糊口。可是自从他搬来北京后,失去了工作,没有了固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便拮据起来。

而芳子来到北京后,见识到了北京的繁华,逐渐变得爱慕虚荣起来,她和姐姐信子一样,花钱大手大脚,从来不知道节省。

信子有周作人供养,自然花销得起,可周建人没有工作,哪里有钱供养她呢?

由于家里入不敷出,芳子渐渐开始嫌弃起丈夫,觉得他没本事,不能像二哥那样赚大钱来给自己花。

有一次,周作人夫妇和芳子约定租车带着孩子们出去玩,周建人也想参加,却被芳子冷嘲热讽了一番,令他无地自容,也是这次让周建人的心开始有了变化。

周作人和其日本妻子

不仅如此,随着环境和收入的变化,芳子开始疏远丈夫,不再像以前那样知书达理,体贴丈夫了。而最令周建人无法忍受的是,芳子只要一说起日本,就是一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的样子,而一讲到中国,却满脸不屑,还说中国卑贱低劣。

周建人是一个很爱国的人,如何能忍受妻子如此贬低自己的国家?自此,夫妻俩的关系日益恶劣,为日后两人闹翻埋下了伏笔。

周建人自从搬到北京以后,一直没能找到工作,平时他只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或者发表一些植物学方面的文章。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年多,直到后来,出于生活所迫,在两个哥哥的帮助之下,周建人终于在上海商务书馆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可是就在周建人要前往上海工作时,芳子却因怀孕而无法同行。几个月后,芳子就在北京生下了小儿子周丰三。

前排左一为芳子,后排左一为周建人

之后,周建人曾多次写信给芳子,让她带着几个孩子去上海和他一起生活。可是芳子已经习惯了北京奢华的生活,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姐姐,便毅然拒绝了丈夫的请求,甚至还说不去上海不离婚等绝情的话。

而周建人原本就和妻子起了嫌隙,如今妻子又不肯来上海和他一起生活,故而对妻子更加失望。夫妻俩就此分道扬镳,再也难以复合。

周建人来到上海不久,就遇到了绍兴的学生王蕴如,两人很快就相恋,并同居了。之后的几年,两人陆续生下了三个女儿,而周建人更是彻底在上海安家,不再回北京了。

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为了慰藉丧子之痛的母亲,周建人带着王蕴如和三个女儿来到北京,给母亲拜寿。

周建人和王蕴如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周家爆发了剧烈的争吵,其中周建人的二儿子周丰二更是拿刀威胁父亲,还打电话给日本领事馆,准备加害父亲。

在这场争吵中,芳子的几个孩子都站在她这一边,而这一切都令周建人心灰意冷,同时也把他对芳子的最后一点感情消磨殆尽了,于是他愤然回了上海。

不久后,周丰二又写信给他,让他和母亲和好,否则就不认他做父亲。就连周作人也写信责骂三弟,说他忘恩负义。

而这些行为却彻底激怒了周建人,于是他决定和芳子他们彻底断绝关系,既不再寄生活费,也不再去北京看望他们。

周建人和芳子的这些恩怨情仇伤害最深的就是小儿子周丰三。在他尚未出生时,周建人就去了上海,甚至他出生时父亲也没有回来。

而在周丰三两岁的时候,周建人就在上海有了另外一个家,还有了三个妹妹。之后,周建人回北京看望他们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这令周丰三对父亲是又爱又恨,尤其是在父亲抛妻弃子以后,他对父亲的恨意就更深了,这种矛盾情结让周丰三痛苦极了,令他身心遭受巨大伤害,而这一切也酿成了他后来自杀的悲剧。

1923年的夏天对于周家三兄弟来说注定是个多事之夏,原本周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在北京八道湾里,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三兄弟之间也互相扶持,手足情深。

可是就在这一年,由于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从中挑拨离间,导致周作人和大哥鲁迅失和,两人反目成仇,并决定老死不相往来。随后,鲁迅就带着母亲和妻子永远地离开了八道湾,再也没有回去。

鲁迅一生都在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强盛,而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正义之气,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从旧社会走向新时代。

鲁迅在文学界的地位是极为崇高的,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一代青年,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大作家。而周作人却和他完全相反,虽然从文学成就上来说,周作人并不比鲁迅差,可是他却走上了一条邪路,结果成为了人人唾弃的文化汉奸。

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北平失陷,很多爱国文人义士都纷纷加入到抗战之中,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是周作人却在妻子和妻妹的影响下,开始和日本合作,成为了依附于日军的御用工具,从此走上汉奸的道路

而周作人自从当了汉奸以后,也更加富有了,于是他开始大兴土木,把家里打造成日式风格的豪宅,供他们夫妇二人居住。

不仅如此,此后,周作人家里的所有物品都是去日本人开的商店里买,生病就找日本医生。逢年过节的,更是大摆宴席,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

最可恶的是,周作人去日本开会时,还特意去参拜靖国神社,为那些侵华战争中死去的日军招魂。而之后,他还特意去了医院慰问战争中受伤的日军,并捐款给他们养伤。

毫无疑问,周作人的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背叛了国家和人民,令人所不齿,所以当他的汉奸身份曝光后,立刻招来全国人民的唾弃和鄙夷,从此臭名昭著。

和周作人不同的是,周建人却站在鲁迅这一边,坚定不移地参加抗战,积极参与各种反侵略的革命工作。

那么周丰三在这里面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虽然周丰三是周建人的儿子,但由于他自幼在八道湾长大,和伯父周作人一起生活,所以影响他最大的也是周作人,人们提起他,甚至称呼他为汉奸周作人的侄子。

可以说,在周丰三的眼里,周作人更像是他的父亲,给予了他关爱和帮助。

周丰三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他和父亲周建人一样爱国,所以他坚决反对伯父周作人当汉奸,并多次劝说他,希望他能够悬崖勒马。

可是周作人早已鬼迷心窍,根本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这令周丰三郁闷极了。而且当时全中国都处于抗战之中,周丰三就读的中学也日日在宣扬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先进思想。

可由于周丰三的母亲和伯母都是日本人,他自己也是半个日本人,这让他在学校里备受排挤和鄙视,同学们谁也不肯接近他,这令他更加苦闷了。

1941年的时候,周作人正式出任汪伪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一职,这更是把周丰三推入了舆论的顶点。长期受舆论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家庭原因和性格原因,周丰三彻底崩溃了,于是他最终选择以一种极其残忍和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一年的3月24日上午,北京八道湾胡同里,周作人的保镖从外面办事回来,随手便把手枪放在了桌子上。

就在这时,周丰三趁人不注意,立刻拿起了这把手枪,在伯父周作人面前,毫不犹豫地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这个年仅20岁的青年倒在了血泊里,不久就气绝身亡了。

关于周丰三的自杀原因众说纷纭,但从周丰三的生活环境来说,他之所以在伯父面前自杀,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伯父的不满和抗议,另一方面则认为这是证明自己清白最好的方式。

可惜,周丰三的死并没有唤醒周作人的良知,他依然继续做着他的汉奸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后,他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晚年过得相当悲惨。

而周建人呢,得知儿子自杀的消息后,却并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死的不是他的儿子一般。不得不说,周丰三实在是悲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