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型城鎮化清單:東部重產業 西部打基礎

時代週報記者 謝中秀 發自北京

“內循環”背景下,新型城鎮化被賦予提振投資、擴大消費的重要使命。

近期,新型城鎮化不斷被中央提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提“兩新一重”,其中一“新”即爲新型城鎮化建設。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表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與此同時,今年還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實施的收官之年。

中央部署之後,多地已經響應。

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廣東、江蘇、安徽、貴州、河南、雲南等多地圍繞新型城鎮化緊鑼密鼓展開大批重點項目儲備和開發。從新型城鎮化支持項目看,各地呈現出因地制宜的特點,部分城市將重心放在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改造上,部分城市則更注重新區建設、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曾預測,如果按照3億人進入城市計算,一旦城市空間打開,突破土地、環境容量等制約,每年通過新型城鎮化帶動有效投資的空間在20萬億―50萬億元的規模。

與此同時,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經過多年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建設工作也從城市爲核心轉移到注重縣城改造的趨勢。

“疫情暴露了縣城公共設施和基礎服務設施的短板。縣城補短板可以實現公共準產品的長期供給和投資消費需求的短期擴張。所以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最近就被提了出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競爭力模擬實驗室副主任呂風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東西部項目重點有差異

各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正提上日程。其中,河南、雲南、貴州還披露了具體項目數據—根據各地發改委數據,河南計劃推進新型城鎮化項目1551個,2020年計劃投資3113億元;雲南2020年將推出新型城鎮化項目355個,總投資1.38萬億元;貴州則推出636個總投資2423億元的新型城鎮化項目。

“新型城鎮化既能擴大投資,也有利於結構調整,還可以拉動消費。”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靜文表示。

從消費力來看,城鎮化率高的地方,居民的消費水平也相對較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均消費支出前10名的省份中,9個省份的城鎮化率都超過了65%。

而從各地項目情況來看,交通路網、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依然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同時,老舊小區改造和垃圾處理也頻被提及。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疫情環境下,醫療衛生也成爲了新的關注點。

以貴州爲例,資料顯示,貴州省636個城鎮建設項目涉及城鎮路網、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棚戶區改造,學校、劇院、商業街、綜合體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具體來看,包括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11個,以及“智慧黔城”發展規劃及支撐項目、中曹水廠改擴建工程、白雲區公共停車場、惠水縣城鎮供水工程等項目。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各區域省份的新型城鎮化項目部署微有差異—東部地區對產業的培育更加重視,西部地區則以交通路網、水電管網、棚改和老舊小區改造等基礎設施爲主。

比如江蘇省發改委印發的《關於加快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進一步強化新型城鎮化重要支撐的通知》,就把“圍繞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強化產業平臺配套設施”的重要性進行了提升,放在了補短板強弱項的第二大領域,但在國家發改委《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中,該項則列在第四大領域。

“區域的差異主要是因爲發展階段的不同。”王靜文解釋,“東部的城鎮化發展較快,基礎設施已經比較健全了,所以現在更注重產業發展。但西部地區則還有很多交通、管網、住房等前期工作要做。”

縣城改造空間巨大

縣城成爲近期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關注重點。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提出17項重點建設任務,加快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

隨後7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圍繞農民進城就業安家需求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其中尤其要加大以縣城爲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8月5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再表示,發展縣域的消費聚集區是這次擴大內需的重點。

縣城的消費潛力不斷被各平臺的榜單驗證。2019年11月,京東曾對外發布數據表示,在雙十一活動首日,京東平臺消費前五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但從消費增幅的城市來看,前五位分別是黃山、荊門、新餘、南平、三門峽,另外下單新用戶中72%是來自於地縣級城市。

同時,賽迪顧問《2020賽迪百強縣榜單》數據顯示,我國1879個縣級行政區劃佔中國國土面積約九成,人口約佔六成,縣域創造的GDP佔到30%—90%面積、60%人口,僅創造30%的GDP,從這個角度來看,縣域經濟還有挖掘空間。

但並非每一個縣城都能在這輪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獲得同樣大小的“蛋糕”。

“國家發改委此前發佈的通知,更強調東部地區的縣城補短板,對中西部的支持力度相對弱一些。從效率角度來說,這是不錯的策略。因爲東部地區縣城就業機會多,是人口聚集區,同時財力基礎好,更有能力盡快‘補短板’。但中西部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相對更差,更需要扶持。未來還需採取一些措施來平衡一下東西部縣城的發展問題,特別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呂風勇表示。

同時,多位專家表示,核心城市、都市圈周邊的縣城更容易獲得機遇。

“城市羣、都市圈是今年區域發展的重點。同時,在今年‘雙循環’‘內循環’的背景下,產業間的區域傳遞和遷移也有可能加強,比如從東部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或者從省內發達地區轉移到落後地區,從而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和城鎮化。但一般來說,產業的區域傳遞和遷移是以漣漪或雁行形態爲主,所以緊挨着優勢城市的區域會優先受到利好。”王靜文進一步分析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