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深圳世界之窗,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称“大运会”)闭幕式落幕,为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划上圆满句号,我国也成为历史上单届大运会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这份惊喜的成绩背后,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比运动员们更早地感受到大运会的气息,那就是深圳警队。自大运会安保工作开展以来,他们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大运会保驾护航,实现“开闭幕式零差错、大运村零警情、交通引导零延误、涉大人员零侵害、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滴水不漏大运村里的“地下工作者”

深圳大运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对于年轻的深圳而言,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向世界集中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时任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处治安科科长毛昌平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大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15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3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随队官员以及逾万名工作人员,居住生活在大运村内。为确保万无一失,2008年,当大运村还是一片黄土地时,毛昌平就带领安保团队队员们介入。从设计院图纸的审定到周边物理防线的规划,再到可能出现的安防死角排查,毛昌平和队员们都要亲自看一遍、量一遍、走一遍才放心。

2011年3月,大运村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安保工作也进入攻坚阶段。“当时最难的就是地下管网的排查梳理。”毛昌平回忆道,大运村地理位置特殊,周边有山地,龙岗河贯穿其中,泄洪、排污、高低压线路等各种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每一条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进入大运村的通道。没有其他办法,担任大运村安保部联指副主任的毛昌平和队员们就靠双脚一步一步地走,一条一条地量,每条管道直径多少、长度多少、什么走向、连通哪里,必须清清楚楚。涵洞里氧气稀少,时不时就有污水穿流而过,带着浓烈的腥臭迎面扑来,“整整一个月,早上六点到岗,第二天凌晨下班,每天不见天日,我们都是‘地下工作者’,没几天便把我熏得忘了自己叫啥。”毛昌平开玩笑地说,“的确很累,已经记不清皮鞋磨烂了几双。休息时只要睡着了,两个闹钟放在床边都没用,必须靠人工叫醒。”

毛昌平还透露,除了地下防线,安保团队在地面上围绕大运村设置了五道物理防线。“最外围的巡逻防线由属地公安分局负责,而最核心的运动员居住区,每栋公寓均设有警务室,在这中间还有多道安防设施。除此之外,我们还拉起空中防线,在保障大运村内部手机通讯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低慢小’飞行器无法从空中闯入。”

2011年7月18日,大运村正式进入锁闭期,等待迎接各国运动员的到来。8月26日,完成阶段使命的大运村完美闭村。在这46个日日夜夜中,大运村安保团队连续奋战,共安检人员50万余人次、车辆2.8万余辆次,查获禁带、限带物品8000余件,消除安全隐患210余处,圆满完成安保任务,取得大运村“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和“零发案、零事故、零事件、零失误、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中外来宾、社会各界、入住运动员的广泛赞誉。使命必达开幕式首场大考交出完美答卷

为展示深圳的海洋文化,组委会将大运会开幕式地点定在深圳湾春茧体育馆。运动员驻地与开幕式场馆间隔40余公里,横跨3区,途经数条城市主干道和快速干道,人员调度和安保工作难度之大,在世界大型运动会史上都属罕见。

要想让数万名嘉宾在计划时间内顺利抵达现场,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将车队行经的道路全程管制,但这种做法将大面积影响市民出行。对此,深圳警方采取部分封闭、分段管制、滚动带道的措施,各路段临时管制最短25分钟,最长35分钟,以求最大限度实现“不扰民”。

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行动处一中队副中队长劳立欣告诉记者,8月12日晚,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国内外嘉宾、赞助商、观众、媒体记者等共2万余人,500余辆大巴,从18个集结点汇集春茧体育馆,按照“远端集结、集中安检、统一乘车、分批输送”的方式顺利入场。场馆内外,逾万人次民警、武警、学警、巡防员等安保力量,以及消防、排爆、应急指挥等执勤备勤车辆各就各位,核心区、控制区、海域区,一道道严密牢固的安保防线使整个开幕式现场固若金汤。开幕式结束后,所有人员在15分钟内快速、有序离开核心区,所有代表团、运动员乘车60分钟内安全返回大运村驻地,全程“零事故”。

“前期,我们共梳理汇总出场馆内可能发生的一百多种意外情况,制订对策并进行实景演练。好在前期准备充分,中期一切顺利,这些应急措施都没派上用场。”毛昌平回忆道。精细管理50万声枪响“零事故”

2011年6月4日,根据市里的决定,由深圳市公安局全面负责大运会竞赛枪弹的运行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深圳市公安局正式成立大运会竞赛枪弹运行管理及安保团队,具体工作由治安巡警支队负责实施。而此时,距离大运会开幕只有2个多月时间。

押运竞赛枪弹途中。

竞赛枪弹入境需要协调对接边检、海关、机场等各个单位。同时,竞赛枪弹入境后如何管理也是一大难题。但首要的问题是要摸清竞赛枪弹的数量,以及枪支持有者的信息。时间紧、任务重,作为当时竞赛枪弹运行管理及安保团队的负责人,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行动处一中队副中队长曾祺颢恨不得把1秒钟掰成2秒钟用。“为确定参赛团队的枪弹信息,我们火速招募一批专业翻译,十几部国际长途电话24小时轮番拨打。7月1日,我们在深圳机场组织了第一次竞赛枪弹管理全方位演练;13日,赶赴香港与相关单位讨论通过竞赛枪弹在香港入出境模式及操作细则;21日,组织第二次全方位演练;28日,取得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准予竞赛枪弹入境的批文,并立即分赴北京、上海等机场协调竞赛枪弹入出境事宜;7月底,派驻各口岸、机场、比赛场馆的工作小组陆续驻场工作,两个比赛场地及枪弹库所在辖区的福田、龙岗公安分局也根据方案做好警力部署,24小时轮值守护。”

8月8日,一国家代表队携带第一批竞赛枪弹抵达香港,经深圳湾口岸入境后,安全、顺利抵达深圳市射击馆枪弹库。随后的十余天,各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队的竞赛枪弹分60批次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口岸陆续抵达,团队各工作小组全天候运作,圆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竞赛枪弹抵达工作任务。

在机场,安保团队协助参赛国家代表队将竞赛枪弹从行李区运送至查验区进行检查和交接。

“由于事前沟通到位,各国运动员都非常配合。竞赛枪弹入境后,我们同运动员当面盘点后贴条、封箱、编号,统一存放保管。枪箱调运由专业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管理。运动员训练时,由专人当面启封,确保比赛公平性以及枪弹安全。”曾祺颢告诉记者,从第一批竞赛枪弹入境至8月29日全部竞赛枪弹离境,竞赛枪弹运行管理及安保团队共保障4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643支竞赛枪支、70万发竞赛弹药(其中50万发被使用)入出境、运输、储存、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实现竞赛枪弹“零投诉、零差错、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大运会射击比赛圆满完成,获得上级领导高度评价。

全媒体记者 张中 通讯员 张奎 陈阳红 文/图

编辑 徐哲

审核 张紫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