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實踐·育新機開新局】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對陝西作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指示,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五項要求。這爲陝西在新時代做好各項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近年來,陝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持續下大氣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持續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持續發力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個經濟”,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

關鍵詞:產業結構優化 創新驅動 “三個經濟”

結構優化 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幾年前,陝西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部分傳統行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還不足以支撐經濟發展;第二產業佔比較高,“煤主沉浮”的格局沒有得到徹底改觀;資源環境約束加劇……

陝西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癥結在結構,難點在結構,突破點也在結構。有專家指出,陝西產業結構低端化狀況不改變,經濟整體素質、效益、競爭力、可持續性就永遠難以改觀。

那麼,如何在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中蹚出一條既有質又有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呢?

①陝西省寶雞市汽車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圖爲4月15日,工人在輕型變速器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發

②近日,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咀頭鎮七里川村魯冰花產業園內的魯冰花、金雞菊、藍香芥等花卉競相綻放,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新華社發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0號樓,工作人員正在使用自主研發的超快激光裝備進行部件加工。“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面對記者,研究員楊小君指着牆上的大字,道出了陝西100多萬名科研人員的心聲:“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着我們,要堅持自主研發、自力更生,解決那些‘要不來的’核心技術!”

搬運、加工、測量……在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公司鋁合金變速器殼體自動化智能生產線上,橘黃色工業機器人靈活地轉動機械臂,嫺熟地完成各項作業。復工復產以來,近200臺工業機器人與50條智能化生產線24小時同頻共舞,3月份變速器產銷就突破10萬臺,產能與去年同期持平。作爲我國知名的高品質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商和供應商,法士特的復產達產,“喚醒”了產業鏈中上游的大小供應商。

車輛無人駕駛卻精準完成轉彎、停車等一系列動作……2019年11月17日,第十一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上,西安交通大學的“先鋒號”無人駕駛智能車一鳴驚人,勇奪第一。以“先鋒號”智能車爲代表,近年來,陝西在機器學習、圖形識別、無人系統、智能機器人等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近30個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科研成果。

將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創新成果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形成具有陝西特色和優勢的創新驅動發展體系。近年來,陝西大力推進軍民、部省、央地融合發展,各類創新平臺紛紛落地;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技術合同交易額位居全國前列;各類科技資源加速轉化爲發展新動能,單晶硅產品產量達到全球第一,大型運輸機、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爲陝西製造新名片。

牢記囑託,直面挑戰,主動變革,走出一條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近年來,陝西充分利用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集聚度高的優勢,新支柱產業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益完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壯大,航空航天產業聚集了全國30%的研製生產能力。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陝西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着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創新發展動力。近年來,陝西加快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羣,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陝北轉型持續發展、陝南綠色循環發展,三大區域各有特色、互爲支撐的格局逐步形成。而今,陝西各區域優勢正在轉化爲以產業爲支撐的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

密織交通 “一帶一路”座標清晰

4月9日9時25分,由曼谷飛來的全貨機搭載着榴槤、山竹、菠蘿等10餘噸貨物降落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4個半小時後,7噸榴槤被裝載到中轉至杭州、廣州的全貨機以及北京航線腹艙上,銷往全國各地。

近年來,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陝西緊抓機遇,進一步織密航空網絡,將對外開放的“觸角”推進至中亞、中東歐、非洲和南亞地區,構建起聯通世界的航空大通道。2019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通至迪拜、里斯本、伊斯坦布爾等19條直達客運航線,國際業務取得跨越式發展。

如今,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飛往世界各地的航線越來越多,國際及港澳臺航線累計達88條,通達全球36個國家、74個主要樞紐和旅遊城市。其中,通達“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43個城市,“一帶一路”國家的覆蓋率超過30%。

同時,2013年11月以來,西安先後開通至中亞五國、德國、波蘭、匈牙利、伊朗及阿富汗、芬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13條國際班列線路,貨品遍佈“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實現了中亞及歐洲地區主要貨源地全覆蓋。

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的中歐班列“長安號”,不僅滿足了三秦老百姓採購需求,還吸引了更多資源向陝西聚集。“現在‘長安號’不僅運貨,還開始挑貨。符合陝西產業發展需求、距離近、貨值大的貨,我們優先選擇。”西安國際陸港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博爾說,來自全國29個省市的貨源匯聚在西安港集散分撥,西安港正在成爲全國重要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集散中心。

③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產業。圖爲7月16日,村民在採收花椒。新華社發

如今,陝西在“一帶一路”中的座標越發清晰:織密交通網,服務“一帶一路”,陝西依託自身區位優勢,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提速現代交通體系建設,着力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公路、鐵路和航空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隨着在全國交通運輸系統中地位不斷提升,陝西加速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融入全球分工體系。2019年,陝西實現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10.4%和12.9%,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增長49.1%,開放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舉措更加有力、腳步更加堅實。

內聯外暢 “三個經濟”動力強勁

陝西位於中國版圖中心部位,也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交通樞紐。近年來,陝西加快“國際運輸走廊”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西安、寶雞、延安入選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一個“米”字形高鐵網,正在三秦大地加速鋪開。

作爲“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陝西正在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從今年7月1日起,中歐班列公共班列(西安)常態化開行兩條線路,每天共開行4班,2去2回,全程運行時間穩定,西安的門戶、樞紐作用進一步發揮。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1667列,是去年同期的2倍;運送貨物總重130.1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9倍,重載率、貨運量、開行量穩居全國前列。在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高質量開行排名中,今年“長安號”連續6個月居全國第一位。

開放的樞紐,讓陝西與世界的融合更緊更密——以西安爲中心通往國內主要城市的“高鐵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機場第七位、貨郵吞吐量增速持續位列全國十大機場第一。

④4月8日,滿載50個集裝箱太陽能板的75019次中歐班列從陝西新築車站駛出。這趟首開列車發往西班牙巴塞羅那,全程約12000公里。新華社發

⑤陝西省漢中市漢江溼地植被蔥翠、江水秀美。新華社發

奶製品、巧克力、杯子……2019年4月8日,西鹹新區空港新城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公共倉,碼放着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進口商品。當日,空港新城完成陝西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2019年,空港新城累計完成跨境電商保稅進口貨值1439.8萬元,佔陝西保稅備貨業務的74.1%。

依託西鹹空港、西安國際港務區等綜合保稅區和陝西自貿試驗區等對外開放門戶平臺,陝西省“平臺+貿易+產業”形成了良性循環。開放的門戶,讓陝西築起對外開放新高地——三星儲存芯片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投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兩平臺六體系”初步建立,300餘家跨境電商企業入駐;7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陝西投資設立121家外資企業。

繁忙的內陸港口、奔馳的國際班列,是陝西開放發展的最好見證。正如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指出的那樣,今日之陝西正在大力推動要素合理流動,促進人流、物流、能量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努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陝西在改革中發展,在開放中融合,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個經濟”活力日益彰顯。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1日 05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