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前,治疗糖尿病的开创性药物胰岛素诞生;百年之后,胰岛素依旧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有效武器。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推动着胰岛素治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跨越“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的不同时代,如今“新一代胰岛素类似物”正向着更优治疗方案的方向前进。

8月9日,“2020胰岛素对话”学术交流会议成功举办。业内众多顶级专家莅临全国三大分会场,与嘉宾学者们齐聚云端,探讨糖尿病领域前沿话题,共商胰岛素治疗百年大计。

第一篇章 追本溯源

以降糖为始终,从指南看糖尿病治疗回归本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就胰岛素的发现和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指出胰岛素发现距今已有百年,这个挽救了无数生命的物质,它的发现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心血,未来糖尿病治疗领域仍旧需要全方位协同发展,希望有更多像今天这样的会议平台关注糖尿病治疗最新进展,促进临床胰岛素治疗实践的经验交流。

朱大龙教授致辞

随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时立新教授对今年年初正式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进行了解读,尤其针对性地解释了《共识》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设定的依据和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本《共识》推荐,对于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同时还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多方面科学评估,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此外,《共识》还将HbA1c作为选择降糖药物的依据之一,在患者HbA1c与其目标值差值≥1%时,宜考虑选择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

时立新教授

因为不同人群发病机制和疾病特征各异,加之国情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治疗糖尿病的目标和理念也不尽相同。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尽早启动治疗,促进降糖达标是符合中国T2DM患者的治疗策略。与西方国家的降糖路径相比,中国更强调基于HbA1c制定治疗方案,HbA1c的达标管理需同时关注空腹血糖(FPG)和餐后血糖(PPG)的控制,研究证实,预混胰岛素可以同时降低FPG和PPG,符合我国T2DM患者的治疗需求。

杨文英教授

第一篇章讨论环节

第二篇章 循规求法

多维度探寻血糖管理新思路

回溯胰岛素发展历程,临床需求不断推动着胰岛素的研发更迭,使临床能够获得更优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正是这种突破的很好体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介绍道,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由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组合而成,具有双相单峰的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特点,降糖作用平稳,并且无论在制剂中或皮下两者均可以独立作用,互不影响。对于HbA1c水平高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控制FPG和PPG有利于整体血糖控制,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则可以同时覆盖FPG和PPG,带来平稳的血糖控制。

纪立农教授

虽然HbA1c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很好预测低血糖风险和血糖变异程度,因此寻找新的评估手段作为血糖监测指标的补充很有必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指出,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可以更好解析血糖控制状况的多维视角。TIR是指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或占比,广义上,TIR更可以体现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的时间,反映低、高血糖事件的紧急性并指导临床决策。2019年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ATTD)大会共识推荐,成人糖尿病患者TIR控制目标应>70%(血糖值在3.9~10.0 mmol/L范围内)。新型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具有独特的延长作用机制,实现24小时平稳控糖。在一项临床研究中,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观察T2DM接受一天一次德谷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德谷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达到目标范围,TIR长达77.3%。

王卫庆教授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临床热点话题之一,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赵维纲教授指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T2DM病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探索胰岛素强化的优化策略时则应考虑适宜人群、后续方案和避免低血糖等问题。在临床应用广泛的门冬胰岛素适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阶段,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赵维纲教授

第二篇章主席杨文英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就会议内容做了总结,强调HbA1c达标是所有T2DM患者降糖治疗的共同目的,降糖理念不断演变,控制血糖仍是众多理念中的核心。在众多治疗方案中,胰岛素仍是血糖管理最有效的武器。无论是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长效的德谷胰岛素,速效的门冬胰岛素,还是新一代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都有适合的患者群。胰岛素种类的不断丰富,更能满足临床个体化治疗需求。

母义明教授

第二篇章讨论环节

第三篇章 谋远启新

创新动力引领胰岛素治疗新思路

基础胰岛素治疗不佳的患者普遍存在PPG升高,尤其是早、晚PPG升高的现象,因此,基础胰岛素失效后亟需优化治疗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教授认为,基础胰岛素控糖效果不佳后采用的现有方案疗效和安全性获益相对有限,而门冬胰岛素30 BID方案兼顾空腹及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有效实现血糖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同时使用简便、注射次数少,节约治疗成本。临床医生掌握门冬胰岛素30 BID方案的合理转换时机和剂量优化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苏青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的报告内容关注的则是糖尿病特殊人群——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妊娠期通过积极管理及干预措施确保血糖水平达标,可进一步预防近期母婴不良结局及远期疾病发生,实现生命周期健康。《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经生活方式干预失效后应对这类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均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妊娠期。

杨慧霞教授

在特有的文化背景和饮食结构下,我国糖尿病患者PPG增幅显著高于西方人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学锋教授认为,针对中国T2DM患者的胰岛素方案需求应该包括:同时覆盖FPG、PPG,血糖波动小,控制更平稳,以及方案简单易于实现。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突破了现有治疗方案的局限,真正为中国患者而来。双胰岛素方案仅单次注射即可模拟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为患者提供空腹和餐后双重血糖控制,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余学锋教授

随后,北京协和医院于淼教授结合《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对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的常见问题进行解读,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数据详实的应用参考。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作用时间持久,作用曲线平稳、降糖疗效变异性低,可有效改善空腹血糖水平,且低血糖风险少,满足临床对理想基础胰岛素的众多需求。

于淼教授

最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陆菊明教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陆教授强调胰岛素的诞生让糖尿病患者存活成为可能,经过100年的发展,胰岛素的不断迭代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饮食、运动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也减少了很多。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持续突破性创新推动了行业变革,作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探索者和践行者,我们更应永葆初心,始终以控制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为己任而不懈奋斗!

陆菊明教授进行大会总结

第三篇章讨论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