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情商”這個詞,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把他理解爲情緒會影響智商。有人可能會問,真的有這麼嚴重嗎?那你可以回想一下,生氣或者緊張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腦袋短路,智商爲零?憤怒的時候,是不是也更容易做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比如打了孩子之後,看着孩子安靜的睡臉,心裏各種內疚,不知怎麼會動手打了可愛的寶貝,覺得自己肯定是被氣傻了。你看,大人的情緒對智商的影響都這麼大,更不用說孩子們了。

針對情緒對我們的影響,美國作家約翰•戈特曼提出了“情緒管理訓練”,讓我們來通過管理情緒,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要抓5個關鍵期,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是出生到1歲的嬰兒期。你可能會覺得,這麼小的娃還不會說話除了哭就是笑,其他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時候就進行情緒管理是不是太早了?其實一些研究表明,3個月大的嬰兒就會試着表達感情了。當你跟幾個月大的小寶寶說話,做表情時,他也會努力跟大人互動,嘟嘴、皺眉、揮舞小手、發出咕咕的聲音等等,這種關注和回應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等到一歲左右寶寶開始試着理解,一樣東西,即使自己不看它,他仍然會存在。而在他沒有完全明白這個道理之前,會以爲只要自己沒看到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不見了。所以這個時期的寶寶們很容易在媽媽離開時出現分離焦慮。有些媽媽爲了避免離開時的哭鬧,特意躲着出門,以爲寶寶哭一哭就好了。實際上,這種不辭而別,會讓寶寶以爲自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傷心和害怕可不是哭一哭就能好的。所以,建議家長要離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告知他自己去哪裏,還要保證自己會回來。做到這些你會發現就算寶寶還不會說話,你也能懂他,他也會更配合你。

接下來第二個時期,也就是1到3歲的幼兒期,這時候父母的主要任務是讓孩子成爲獨立的個體,儘量避免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無助,什麼都不能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他感覺到,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當然這也是需要技巧的。

就拿挑食這件事來說吧,只讓孩子喫喜歡的肯定不行,但是硬讓喫不喜歡的又非常難。這裏就分享一個小技巧能讓小朋友乖乖喫飯。比如他不愛喫蔬菜,就多準備幾種蔬菜,跟他說可以選一種來喫。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不是被強迫的,而是可以選擇的。通過類似這樣的交流方法,漸漸的孩子可能就會更少的說“我不要”,而且也更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等到4歲左右,小傢伙開始更多地關注周圍的事物,學習交朋友,瞭解很多從前不知道的事,也產生了很多消極情緒,比如害怕和恐懼。

在4到7歲的幼童期,父母真的要努力成爲情緒管理型家長,千萬別忽視孩子的消極情緒,而是要把他當做機會,與孩子共情,肯定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去了解那些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未知事物。比如,他怕黑,你可以和他說類似這樣的話:其實每個小朋友身體裏都有守護精靈,當你感到害怕時,念出咒語,守護精靈就會來保護你,幫你趕走怪獸。

進入青少年時期,孩子面對的世界更大了,他們的情緒也會反覆無常,有些還會進入叛逆期。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大可以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去嘗試怎樣與周圍的人相處,當爹媽的,不可能爲孩子操心一輩子,這個時候,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他做一些你可能覺得不合適的決定,孩子纔可能收穫更健全的人格。過度擔心,總是批評和指責,反而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想要跟你對着幹。

最後想要提醒家長們,寶寶慢慢長大,而我們做家長的也在一起成長,要給孩子做情緒管理訓練,最重要的是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