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瞭解,7月30日,《財富》雜誌公佈2020中國500強榜單,其中共有23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上榜,相比2019年多出1家。其中汽車製造商達到18家,零部件製造商則達到5家。這23家企業總營業收入達到50.5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1%;淨利潤達到4.2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6%。

從利潤來看,僅有濰柴動力、江淮汽車、北汽福田、寧德時代、江鈴汽車和廈門金龍等6家企業利潤上漲,其餘企業利潤均出現下滑,那麼可以看出,有較強實力的零部件企業還是走在前面,而國內大部分零部件企業受到特殊環境的影響,利潤表線並不是很樂觀,那麼提出一個想法,中小企業是否可以調整戰略走出國門面向海外呢?

先了解一下近日熱點,我國於2019-2023年分批次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主機廠需通過發動機本體和後處理升級實現,帶動產業鏈升級。前端處理主要是發動機動力技術,如何實現高效的能量轉化,具體包括髮動機管理系統、EGR和冷卻風扇等;後處理主要是針對尾氣的氧化還原處理,具體包括SCR、DPF、DOC+POC和ASC等。主要考慮商用車和部分輕型汽油車(非乘用車)市場,主要原因是當前部分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商用車領域已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能充分受益於排放升級帶來的市場增量。

在零部件行業中,一方面,零部件市場在過去十年經歷了雙位數增長的發展黃金期;但另一方面,企業個體表現兩極分化,新興零部件供應商的市場與財務表現均優於傳統供應商,在多重壓力下升級技術維持收支平衡表現出較大困難。

對於國六時代來說,無疑是給汽車行業升級了挑戰與難度,但是逆境出真諦,這樣才能更好的長遠生存與發展,今年是一個多變之年,很多夥伴走着走着就跌到了,中國汽車行業在政策、技術等因素驅動下,正在經歷轉型的階段。目前全球各國的汽車零部件都有中國的參與與支持,疫情還未結束,國外的政治與經濟不穩定的前提下,短時間來看目前國內經濟體系運營趨於平穩狀態,還是值得部分零部件企業駐守的,筆者拙見,其實在正常的環境下,出口零部件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常規且穩定的渠道,不僅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也延伸了企業的銷售鏈條,沒有想象的困難但是也並不容易獲得,好處可以趨利避險,在某一大環境有所改變下,可以轉移風險而保全自身,不好的在於各國的不同思想以及政治干擾經濟的風雲態勢,很容易會因爲大環境的貿易之爭而受到波及,到底是翻雲還是覆滅,都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做適合自己的規劃,就像房市與股市之中的玩家互相流轉,不盲目而隨波逐流。

未來,伴隨着新能源汽車逐步被市場認可、新技術相互融合協同,市場有望將迎來新的增長期,零部件產業,尤其是傳統零部件在綠色採購、清潔生產、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等方面隨着國家及地方環保政策逐年完善,受到環保合規挑戰,承受逐年上升的環保成本。

來源:後市場與汽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