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蘑菇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收到一个付费问答,一个母亲发现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最近老是抱着一堆课外书在看。

最近儿子在看一本叫《罗生门》的书,母亲好奇之下就用手机在网上搜了一下,结果看了一下书的简介,母亲觉得这书是不是有点不适合儿子看。

自己的儿子平时本来就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最近网上刚播了一部叫《隐秘的角落》的网剧,母亲害怕儿子会不会往张朝阳那样发展。

把儿子书收了以后,儿子却和自己吵了起来,儿子说现在大家都是看这个,还是世界名著,母亲也不想和儿子争吵,便求助到了我。

很高兴解答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喜欢跟风,总是喜欢把自己表现得有点忧郁的模样。

这其实就跟我们那个年代,小孩子喜欢打扮成熟一样,让自己看起来有点故事。

最近不是很流行的一个梗,网易云被人说成了是网抑云,很多歌曲下面都充满了令人心情沉重的句子。

其中不乏有真人真事的,通过将自己真实遭遇写下来,以此排解内心的苦闷,但更多的人只是跟风与贩卖情绪,单纯但觉得这样很酷。

看《罗生门》这个书也是如此,有些人是真的看文学作品,有些人只是单纯的跟风。

《罗生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好人变坏需要多久?

或许内容中有很多的描写或许是有点黑暗与现实了,但正是这是对于人性的刻画,让这一切更加真实。

而且现实本就是如此,这个世界有黑就有白,你不能让孩子只看到白,应该引导孩子接受更真实的世界。

就跟“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一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如今我们知道,武不光可以犯禁,练武还可以强身健体。

如果害怕《罗生门》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其实父母可以买一本罗生门,和孩子一起读书,把孩子往自己希望的那个方向引导。

而不是一味的抑制孩子的欲望,武力压迫孩子,永远不会让孩子真正的信服,反而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有时候,父母越是反对孩子做什么,孩子就偏要这么去做,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当年网络刚刚流行的那样,因为出了一些网瘾少年,结果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变成网瘾少年,然后压制孩子上网。

殊不知,这样反而引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好奇心,越发的渴望去接触网络。

其实就今天来看,很多孩子都早早地接触了网络,孩子们不但没有变成网瘾少年,反而还利用网络帮着自己学习,有的孩子还成为了小小编程师。

所以,一味地控制孩子,拒绝孩子接受新鲜事物,实乃下下之策。

不光《罗生门》,类似的书还有很多,比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

不能就因为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全盘否定吧,要知道很多人正是读了《人间失格》后,慢慢的学会了释怀,更由衷的感谢太宰治写的《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里面确实有不少比较丧的句子,但文学中有一种手法叫做反衬,就像一部喜剧常常很好笑,是因为它把一切表现得很痛苦。

比如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的读懂了《人间失格》,其实作者传达的不是丧,而是一种绝望里的希望。

而丧的反面就是积极与阳光,作者也正是想用这种足够丧的描写,来激起人们的积极与阳光。

就像余华的小说《活着》一样,富贵从一个吃穿都不愁的公子哥,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光棍,那些爱富贵的人和富贵爱的人都一一离富贵而去。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难过,富贵依旧坚强地活着,依旧勇敢地活下去。

既然富贵这么痛苦都可以活下去,那我们今天如此幸福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就悲伤的句子来说,《活着》里面也有很多,对于富贵悲惨遭遇的描写与刻画,一点都不比《罗生门》少。

如今,《活着》已经被人们拍成了电视剧,并收获了大量的好评。

其实很多东西并没有好坏之分,一切全看你如何去看待,就像动物捕食本就是为了生存,是天性使然只不过是人为的赋予了他们残忍的标签。

其实,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有时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让孩子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曲解。

《增广贤文》里面有这么一句: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而曾经纨绔的富贵,正是经历了家道中落,从衣食无忧到一无所有,才真正懂得人该如何活着。

有时候,还是得让孩子接受一些世界的冷酷与无情,以及真实的人性。

如果怕孩子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父母可以多疏导疏导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END

感谢阅读:

你还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欢迎留言

我是小蘑菇,一颗滚烫的灵魂,希望我的文字能带给陌生的你一点帮助,带给你一点在我眼中的情怀、知识与魔力。

点击上面『关注』,持续接受这份魔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