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蘑菇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收到一個付費問答,一個母親發現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兒子,最近老是抱着一堆課外書在看。

最近兒子在看一本叫《羅生門》的書,母親好奇之下就用手機在網上搜了一下,結果看了一下書的簡介,母親覺得這書是不是有點不適合兒子看。

自己的兒子平時本來就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樣,最近網上剛播了一部叫《隱祕的角落》的網劇,母親害怕兒子會不會往張朝陽那樣發展。

把兒子書收了以後,兒子卻和自己吵了起來,兒子說現在大家都是看這個,還是世界名著,母親也不想和兒子爭吵,便求助到了我。

很高興解答這個問題,現在很多青少年喜歡跟風,總是喜歡把自己表現得有點憂鬱的模樣。

這其實就跟我們那個年代,小孩子喜歡打扮成熟一樣,讓自己看起來有點故事。

最近不是很流行的一個梗,網易雲被人說成了是網抑雲,很多歌曲下面都充滿了令人心情沉重的句子。

其中不乏有真人真事的,通過將自己真實遭遇寫下來,以此排解內心的苦悶,但更多的人只是跟風與販賣情緒,單純但覺得這樣很酷。

看《羅生門》這個書也是如此,有些人是真的看文學作品,有些人只是單純的跟風。

《羅生門》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好人變壞需要多久?

或許內容中有很多的描寫或許是有點黑暗與現實了,但正是這是對於人性的刻畫,讓這一切更加真實。

而且現實本就是如此,這個世界有黑就有白,你不能讓孩子只看到白,應該引導孩子接受更真實的世界。

就跟“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一樣,凡事都有兩面性,如今我們知道,武不光可以犯禁,練武還可以強身健體。

如果害怕《羅生門》會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其實父母可以買一本羅生門,和孩子一起讀書,把孩子往自己希望的那個方向引導。

而不是一味的抑制孩子的慾望,武力壓迫孩子,永遠不會讓孩子真正的信服,反而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有時候,父母越是反對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要這麼去做,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就像當年網絡剛剛流行的那樣,因爲出了一些網癮少年,結果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變成網癮少年,然後壓制孩子上網。

殊不知,這樣反而引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好奇心,越發的渴望去接觸網絡。

其實就今天來看,很多孩子都早早地接觸了網絡,孩子們不但沒有變成網癮少年,反而還利用網絡幫着自己學習,有的孩子還成爲了小小編程師。

所以,一味地控制孩子,拒絕孩子接受新鮮事物,實乃下下之策。

不光《羅生門》,類似的書還有很多,比如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等等。

不能就因爲一句“生而爲人,我很抱歉”就全盤否定吧,要知道很多人正是讀了《人間失格》後,慢慢的學會了釋懷,更由衷的感謝太宰治寫的《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裏面確實有不少比較喪的句子,但文學中有一種手法叫做反襯,就像一部喜劇常常很好笑,是因爲它把一切表現得很痛苦。

比如那句“生而爲人,我很抱歉”,但又有幾個人真正的讀懂了《人間失格》,其實作者傳達的不是喪,而是一種絕望裏的希望。

而喪的反面就是積極與陽光,作者也正是想用這種足夠喪的描寫,來激起人們的積極與陽光。

就像餘華的小說《活着》一樣,富貴從一個喫穿都不愁的公子哥,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光棍,那些愛富貴的人和富貴愛的人都一一離富貴而去。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難過,富貴依舊堅強地活着,依舊勇敢地活下去。

既然富貴這麼痛苦都可以活下去,那我們今天如此幸福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

就悲傷的句子來說,《活着》裏面也有很多,對於富貴悲慘遭遇的描寫與刻畫,一點都不比《羅生門》少。

如今,《活着》已經被人們拍成了電視劇,並收穫了大量的好評。

其實很多東西並沒有好壞之分,一切全看你如何去看待,就像動物捕食本就是爲了生存,是天性使然只不過是人爲的賦予了他們殘忍的標籤。

其實,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有時候並不是愛孩子,而是害了孩子,讓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曲解。

《增廣賢文》裏面有這麼一句: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而曾經紈絝的富貴,正是經歷了家道中落,從衣食無憂到一無所有,才真正懂得人該如何活着。

有時候,還是得讓孩子接受一些世界的冷酷與無情,以及真實的人性。

如果怕孩子會受到不好的影響,父母可以多疏導疏導孩子,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END

感謝閱讀:

你還有什麼獨特的看法?歡迎留言

我是小蘑菇,一顆滾燙的靈魂,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陌生的你一點幫助,帶給你一點在我眼中的情懷、知識與魔力。

點擊上面『關注』,持續接受這份魔力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