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十而已》:一場三十歲女性的婚姻修行

澎湃號·湃客“懂點心理學”專欄由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師生撰寫,內容聚焦時事熱點,科普生活知識,涉及親子教育、家庭關係、職場之道等諸多方面。將心理學應用於日常,讓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彭子桐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研究生

王繼堃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三十歲,對女性來說意味着什麼?今年夏天,一部都市女性羣像劇《三十而已》,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討論。該劇以三位女性的三十歲爲視角展開,揭示了不同階層的都市女性各異的生活狀態。“完美人妻”顧佳、“乖乖女”鍾曉芹,以及奢侈品店“櫃姐”王漫妮——外表光鮮亮麗的她們,面臨着來自家庭和職場的多重焦慮與困境,其中,婚姻危機又是無法規避的話題。回望顧佳和鍾曉芹二人的婚姻關係,可以爲三十歲女性提供什麼建議?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顧佳篇——完美人妻與暗潮洶湧的婚姻

劇中的全職太太顧佳,可以說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人妻”,不僅又美又颯,雙商在線,還有超羣的時間管理能力。她每天堅持晨跑,練最難的瑜伽,喫減肥餐,任何時候都打扮精緻。把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之餘,還能在事業上獨當一面:爲了化解公司的資金週轉危機,她費盡心思打入太太圈;爲了讓兒子讀最好的幼兒園,她光腳討好王太太。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很多人會詫異,明明“第三者”林有有在顏值氣質、智商格局上都比不上顧佳,許幻山爲什麼會出軌?實際上,我們可以從顧佳與許幻山看似幸福美滿、實則暗潮洶湧的婚姻關係中發現端倪。

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中,雙方三觀一致非常重要。顧佳理性自律,一心想要實現階層跨越,而許幻山更像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藝術家,渴望獲得另一半對自己才華的崇拜與欣賞,且更願意過一種安於現狀的生活。顧佳理智務實、獨當一面的能力,表面上讓兩口子的生活品質越來越好,實際上卻無形中增加了許幻山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的壓力。當顧佳識破其出軌,二人爭吵之時, 許幻山說:“這麼多年,我就像你養的大兒子!”此刻,積聚在他心中的壓力瞬間全部釋放,顧佳苦心經營的婚姻關係如同美麗的泡沫,轉瞬即逝。從這點也可看出,許幻山在顧佳面前,始終沒有獲得價值感。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在劇中,顧佳雖然經常從情感上肯定老公爲家庭做出的貢獻,但兩人的婚姻關係實際上還是“女強男弱”型。許幻山很清楚,這麼多年都是顧佳推着他向前走,沒有顧佳就沒有他的今天。顧佳就像“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掌管許幻山的家庭、事業,以及未來規劃的“生殺大權”。許幻山身爲男性的尊嚴和價值感,在完美且強勢的老婆面前無從體現,因此,在面對女下屬和茶藝高手林有有的“彩虹屁”時,他就找不着北了。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在這段破裂的婚姻關係中,顧佳的問題在於她給予的太多,卻從沒問過這是否是許幻山想要的生活。母親角色缺失的原生家庭環境,讓顧佳缺乏安全感,而爲了代償這份不安全感,顧佳在潛意識中逼迫自己快速成長爲一個獨立堅強的大人。

因此,她選擇所有困難都願意自己扛,獨自承擔生活壓力與委屈——兒子的教育她一手包辦,經營的茶廠四處碰壁她去找投資,老公任性得罪了客戶,她也委屈自己去賠禮道歉。可以說,爲了努力做一個完美妻子,顧佳拼命付出,強勢地包辦所有事情,但最後卻事與願違。許幻山就像一個被媽媽管束得太嚴的孩子,反而會任性叛逆,缺乏擔當。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許幻山的問題在於,他認識不到自己能力不足的客觀現實,反而任由虛榮心作祟。當面對林有有帶着星星眼的崇拜和讚美,他開始享受那種曖昧不清的關係,最後頭腦發熱失去理智,不管不顧地生產藍色煙花,導致了煙花廠爆炸的悲劇。如果許幻山願意和顧佳多溝通協調,在生活與工作中多些主動承擔,那他自然會爲家庭做出努力和貢獻來建立自我價值感,也就不必通過第三者的崇拜來獲得滿足了。

鍾曉芹篇——婚姻中的假性親密關係

再來看劇中另一對夫妻,陳嶼和鍾曉芹的相處方式。他們一個養魚,一個養貓;一個喫稀粥油條,一個喫牛奶麪包;在同一餐桌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機。面對妻子,陳嶼總是表現出疏離淡漠,不願意滿足妻子的情感需求:鍾曉芹工作中的煩惱委屈想向他傾訴,公司的聚餐活動結束想讓他開車接送,他不僅不理解,反而覺得老婆太作;鍾曉芹意外流產以後,他也可以面無表情的幫她辦理各種手續。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在心理學中,像陳嶼這樣用冷漠與疏離逃避親密關係的人屬於“迴避型依戀”。陳嶼愛着鍾曉芹,但是不能打開自己,因爲“迴避型依戀方式”讓他越愛越不敢靠近,越愛越想逃避。

“迴避型依戀關係”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在劇中,陳嶼在解釋不想要小孩的理由時說:“我怕將來有一天,孩子對我說,他最倒黴的就是攤上我這樣的爸爸。”童年經歷中,陳嶼遭遇了父親的拋棄、母親的忽視,他在成長過程中很少獲得關愛,也從未學到如何去愛一個人。因此,陳嶼的內心很少向人敞開,就像用一個堅硬的外殼把自己緊緊包裹,一旦妻子想要與他更加親密,他就會本能地抗拒。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婚姻有的僅僅是婚姻的承諾,卻缺乏激情與親密,是一種“假性的親密關係”。就像張學友的歌詞唱的那樣:“這麼近那麼遠/相宿相棲,不聲不響/我跟你已改變已無言。”兩人雖同眠共枕,心早已漸行漸遠。所以,當鍾曉芹預知今後的日子只會越過越糟心時,終於忍無可忍,提出了離婚。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然而在離婚之後,陳嶼卻突然意識到自己對鍾曉芹的愛,勇敢追妻。這是因爲,過去鍾曉芹對於婚姻中親密感的需求讓他感到壓力,而他爲了自我防禦,本能地想要逃避。他對鍾曉芹說,結婚是爲了圖省心,這也說明了在最初,他只圖避風,不願做港灣,並未理解婚姻中親密關係建立、相互扶持與付出的意義。

離婚之後,他沒有了婚姻枷鎖的限制,曉芹也不再求關心、求溫暖。於是,他逐漸撕開了漠然、疏離與自我防禦的面具,窺見了自己內心深處對曉芹真實的愛,因而慢慢打開了自己堅硬的外殼,最終重新追回了曉芹。

其實,對於“迴避型依戀”的人來說,如果兩個人真心相愛,就需要一起磨合,商量嘗試着怎麼樣把彼此間那些負面的東西,在婚姻中以比較和諧的方式消化掉。他們可以嘗試脫掉自我防禦的外殼,學會自我表露,嘗試着將自己的脆弱、自己的真實想法向親密對象傾訴。只有打開自己,別人才能靠近。而童年時期的傷痛,也可以通過健康的親密關係來療愈。

《三十而已》劇照,圖/ 豆瓣

《三十而已》已經迎來了大結局,最終,三位女性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曉芹成爲一名作家,重新找回了與陳嶼的愛情;顧佳和許幻山離婚,並離開上海,迴歸茶園;王漫妮則最終選擇了一個人去海外深造。

《三十而已》中最令人感動的是,無論處於何種婚戀關係,三位女性都保留着溫暖對方、相互扶持、不離不棄的友情。再回過頭來看,三十歲,對女性來說意味着什麼?顧佳、鍾曉芹、王漫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不必太過在意三十歲的意義。無論未來會面對怎樣的生活,她們都要懂得如何去愛自己,繼而也會對生活保持着一份熱愛的態度,這就是女性的柔軟而堅毅的力量,能讓人戰勝歲月流逝帶來的焦慮,並且淡然地說出那句:“不過三十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