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水浒传是小说,里面有大量的描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需要我们去认真甄别。如某些人说的话,有的是客套话,有的是假话,以某人的原话为依据来判定事实,有时会出现偏差,因为说的话未必是真相。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是被鲁达救下的金翠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金和小金

我们一般会认为金翠莲是一个可怜的弱女子,被恶霸郑屠强骗,无法脱身,苦不堪言,鲁提辖行侠仗义,资助她银子,还护送她回老家,鲁达三拳打死了郑屠。不过细读水浒传,发现了五个疑点,下面我把6个疑点说给大家听。

金翠莲

第一:老家有东京户口,为何平白无故全家跑到渭州?东京是当时的首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是世界级的大都市,有东京户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出身?可是金氏父女却放弃了东京的户口,全家跑到非常偏远的渭州,据说是投奔亲戚,各人过各自的日子,没事投奔人家干啥,亲戚又搬家到南京,说明两家关系很一般,多年不联系,连人家搬家都不知道,那这样的关系,来投奔,就更说不过去了。

东京汴梁

第二:金翠莲身价值3000贯吗?大家注意这个数目可不是小数目。当时鲁达打死人出逃,官府悬赏1000贯捉拿鲁达,一个卖唱的女子能顶三个提辖官?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多年与官府对抗,官府悬赏他们三人的钱是3000贯,武松杀了19人,其中两个是朝廷命官,两个公差,一个富商,两个壮汉,12个命官家眷,官府悬赏的也是3000贯,难道一个弱女子身价与这么多人的命总和一样值钱?

这是一贯钱

第三:金氏父女没拿到一文钱?按金翠莲的说法,郑屠是空手套白狼,一文钱没花,白要了金翠莲,还相当于拿到了潜在的3000贯债权。金氏父女在遇到郑屠前已经是穷得吃不上饭了,恐怕还欠了外债。没拿到一文钱,如花似玉的姑娘白跟了人家?买东西还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呢?何况是个大美女。金老也就不能出来唱戏赚钱了,老金靠什么活了这几个月的?他还能啥都不计较,没和郑屠理论。郑屠就是再狠,也不能把“老丈人”往死路上逼吧,要是老金一怒之下,写下揭露郑屠的遗书,然后在郑屠家门口自杀,不也是个麻烦事,官府得查一下这事吧。

鲁达

第四:郑屠为了不存在的债权,专门雇人看着俩人。如果按金氏父女的说法,郑屠没付过一文钱,如今却要专门雇店小二看着他们父女二人。既然自己没投过钱,也就没必要雇人看住他们吧,他们真要跑了,不是更省事吗?自己又没损失,自己虚钱实契骗人的事就没人计较了。再说,当地唱戏赚钱很少,除去基本开支,也剩不了多少,靠每天收他们父女的剩余价值,恐怕不一定抵得上花钱雇店小二的钱。

鲁达和金家父女

第五:金氏父女说好回东京,却去了代州。当天晚上,金氏父女对鲁达说好了,要回东京老家。但实际上他们没回东京,去了代州。他的理由是怕郑屠派人追。防止追,可以转个远道,或者暂时在某个小店里停留下,也没必要南辕北辙,跑到代州。根据后来他们的表现,似乎不打算回东京了。我们隐约感觉到金翠莲有些不方便说的内情,再联系第一条,总感觉他们有事没说,比如在东京有什么仇家?或者欠了人家的钱?总之,不能回东京了。

赵员外

第六:金翠莲当外宅的速度太快了。从渭州逃离,没回东京,遇到一个熟人,领他们到了代州,并且鲁达遇到他们时,已经当了外宅。鲁达和金家父女是同一天离开渭州的,相差一上午的时间,鲁达是步行,金氏父女是坐马车(估计),鲁达到代州用了15天多点,金氏父女可能用五天左右到达代州,几乎是到了代州马上摇身一变成了赵员外的外宅。也可能他们在路上遇到的朋友直接帮他们介绍给赵员外,当晚就落实了外宅身份。他们刚逃离郑大官人,又马上毫不犹豫地跟了赵员外,不怕赵员外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阎婆惜和张文远

综合分析:我认为,金翠莲父女一定有些内情没说出来,比如为何举家逃离东京,我认为有这种可能:金翠莲不是一个良家女子,可能是个职业骗婚女,在东京,当外宅期间,有不当行为,类似于阎婆惜脚踩两只船,被某位财主发现,扬言要讨个说法,一家人自知理亏,不顾房产,不要东京户口,也顾不上老太太年老体弱根本不适宜搬家,没来得及给远房亲戚写信,就仓皇逃离东京。

卖身契

还有,郑屠可能给了他们钱了,钱的实际支付数目应该小于卖身契上的3000贯,这就像民间借高利贷,写借条3000元,实际只能给2000元,那1000就是利息,明确写上1000元是利息,那就是是违法,这样暗箱操作就不违法。还有,假如是郑屠妻子把金翠莲打出来,按法律,金翠莲不用偿还那3000贯了,如果是金翠莲犯了什么错误被郑屠发现了,那才可能既赶出家又要她赔钱,否则闹到官司,郑家是自己打自己脸。

还有,赵员外率人来“捉奸”,赵员外可是老江湖,经验丰富,看人很准,再加上金老的邻居是知道金翠莲老底的,前后联系,再次印证,金翠莲极可能有类似的前科,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引起赵员外亲自捉奸。

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