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那棵葡萄王。”8月,永康唐先葡萄的豐收季,志軍農場迎來了又一批客人。老闆娘周美和和他們熱情地打着招呼,安排客人蔘觀採摘。

在志軍農場50畝的葡萄園裏,這棵綿延了將近200平方地葡萄樹每年都吸引着各地慕名而來的客人,“今年這棵樹長了700多串地葡萄,破了我去年的紀錄。”

周美和家的“葡萄王”今年單株結果700多串

周美和說的紀錄,是“浙江農業之最”的一項評比。去年,她的這棵“葡萄王”以單株結果664串獲得了浙江農業之最的稱號。

一棵葡萄樹綿延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單株結果幾百串,這樣的成績在唐先鎮並不少見。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記者進行了探訪。

最實在的甜言蜜語 帶着村民完成了“小目標”

志軍農場所在的永康唐先鎮,農業基礎紮實,葡萄種植歷史悠久。目前,唐先鎮有6000多畝葡萄種植基地,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是“紅富士”,佔到了5000多畝。作爲紅富士葡萄產業示範區,2010年唐先鎮曾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紅富士之鄉”的稱號。

“果味香甜、顏色豔麗,還有皮好剝,兩指一拈,輕輕一咬,鮮甜的果肉就‘躺’在舌尖上了。”唐先鎮鎮長朱興妙解釋了爲何“紅富士”能夠“稱霸”當地葡萄界。

2010年,因爲愛喫葡萄,一直辦廠的周美和和丈夫包下了三十多畝地,“跨界”種起了葡萄。

“我對葡萄好不好喫有比較高的要求,有些味道也不是很好,我們這裏很多人種葡萄,所以就想自己種種看。”從做生意跨界到和土地打交道,這個看似跨度很大的決定,對於周美和夫婦來說並沒有想象中的難,“家裏的很多親戚就是種葡萄的,有不懂的,就去請教他們,鎮裏的農業局也會經常組織培訓班,還有經濟特產站也會有專家來進行指導。”

因爲有了前輩和專家的指導,周美和“轉行”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難題。第一年,她首選了當地的“霸主”“紅富士”,還有幾個當地種植較多的品種。到了第二年,頗有生意頭腦的周美和就大膽引進了新品種“陽光玫瑰”,“這就像辦廠一樣,總有要新產品出來的。”

周美和告訴記者,“紅富士”雖好,但採摘期短,一般要七月下旬到八月纔會上市,而其他新品種的引進,延長了採摘期,“6月7月可以賣夏黑,賣完之後馬上紅富士和甬優,再往後就是紅提和陽光玫瑰了。”

紅富士

夏黑

陽光玫瑰

和周美和一樣,唐先鎮地葡萄種植戶們在種植傳統“紅富士”的基礎上,葡萄品種也是百花齊放。因爲不斷的有新品加入,唐先鎮葡萄的採摘期從6月一直延續了10月,隨之而來的,葡萄種植戶的收入也增加了。據統計,2019年唐先鎮葡萄產業完成了一個億的“小目標”.

把技術“請”回家 大樹冠栽培種出“葡萄王”

除了不斷的引進新品種,把技術“請”回家,也是唐先鎮葡萄種植戶一直在做的事。通過技術栽培,果農們也走上了精進管理的道路。

在永康發強家庭農場,工人忙得熱火朝天,一串串飽滿地葡萄被摘下後整齊地碼在筐裏。走進大棚,只見葡萄樹在空曠的土地上呈“H”型縱橫排列,葡萄藤沿着大棚頂部自由地向四周延伸。而葡萄也像是受過專業培訓一樣,整整齊齊得生長,就連每一串的大小和生長高度都差不多。

“這就是我們現在大力推廣的大樹冠栽培技術,走進來基本看不到葡萄樹。”永康農業農村局經濟特產站首席水果專家陳紅星貓着腰走進大棚,向記者介紹了爲何這裏的葡萄園有些與衆不同。

傳統的種植模式每畝地要種幾十棵葡萄樹,而採用了大樹冠栽培技術的葡萄園,每畝地最少的只種了三棵葡萄樹。由於每畝葡萄種植數量少,“省工省時省肥”成爲了農戶對大樹冠葡萄最直觀的感受。

不僅如此,大樹冠採用控根栽培後,種植葡萄的土壤厚度增加了30到40釐米,抬高位置確保葡萄根健康生長,在雨水較多地夏季,可有效防止葡萄因根部吸水過多而導致的開裂腐爛。而直徑1到2.5米的控根器則牢牢地“圈”住了土壤和肥料的肥力,使葡萄養料充足從而更健康地生長。

“用了這個技術,每株葡萄間距較大,葡萄樹基本不存在原有的葉片交叉重疊的情況,所以大樹冠葡萄可以充分接受日曬,而且通過交叉等方式傳染的病蟲害也減少很多。這在確保葡萄健康生長的同時,也減少了葡萄的農藥使用量。”陳紅星介紹,志軍農場單株結出700串的“葡萄王”,採用的就是大樹冠栽培技術,“已經連續三年拿到‘浙江之最’了。”

除此之外,大樹冠在栽培時使用的一目瞭然的“一”字形或“H”型或“王”字形排列方式,讓葡萄無論在查看生長狀況,還是採摘時,都少了許多“障礙物”,農戶可以清晰快速地瞭解葡萄的生長狀況,便於開展後續的採摘治蟲工作。

“大樹冠葡萄和傳統葡萄相比還有個特點,由於種植稀疏、排列整齊,整片葡萄地看上去非常清爽舒服,觀賞性強。”陳紅星表示,這有利於農戶在未來開發農業觀光、旅遊等產業。

“八鮮”抱團打響區域公共品牌 延長產業鏈完成大目標

品種和技術的革新,也讓唐先葡萄的產量和品質逐年提升。目前,唐先鎮已經擁有多家葡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這些大戶已經實現了產供銷一條。但當地葡萄種植不是大戶連片種植,而是鬆散型的,因此,有很多農民還需要在路邊自產自銷。爲了幫助果農們打開銷路,從2011年開始,唐先鎮先後舉辦了9屆中國(永康)紅富士葡萄節。利用節會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打響了唐先葡萄的知名度。可受限於保鮮技術、物流運輸,唐先葡萄的銷售基本在金華範圍。而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葡萄這一種農產品上,在唐先的“八鮮”上同樣存在。

“除了葡萄,我們還有鮮嫩姜、蓮子、小番薯、黃金梨、有機魚、紅糖和牛血湯,組成了‘唐八鮮’。”唐先鎮鎮長朱興妙介紹,唐先鎮以農業爲主,工業爲輔。農產品的品種豐富,但一直處於較爲初級的階段,以銷售新鮮農特產品爲主,受限太多,不利於當地農業的發展。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是當地政府部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打造一個‘物華唐先’的區域品牌,打響唐先農產品的統一品牌,也有利於制定統一的標準,進行產業提升。”朱興妙表示,通過區域品牌的打造,提高唐先農特產品的知名度,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加大農產品的深加工發展,延長產業鏈,“區域品牌的抱團合作,也能夠進一步解決農特產品在銷售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比如物流費用肯定可以降低成本。”

朱興妙透露,在8月14日的第十屆中國(永康)紅富士葡萄節期間,唐先鎮將會正式發佈“物華唐先”區域品牌,向全國進行推廣,“我們的目標是打造農業強鎮,文化名鎮,旅遊新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