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宦官,除了历史上的极少数的几位,人们普遍对其嗤之以鼻。这群姓余之人,内心阴毒变态,所作所为令人发指。然而,仅仅停留在这种连街边的老太太也能做到的的斥骂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出现宦官集团专权的王朝,为什么偏偏会发生在这个王朝,与后世的另两次宦官专权相比,东汉王朝宦官集团的兴起又有什么特点,是我们要在这里探究的。

1、 东汉皇帝不好当

在中国古代,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围绕着皇帝这个核心,而谁能尽可能的接近于这个核心,谁也就处于了权力的中心。皇帝身边的最亲近的机要大臣会随着封建王朝制度的变化而变换。但不论封建王朝如何更替轮转,不变的永远是在皇帝身边侍奉驱策的那群太监(这里没说是死太监)。所以这个群体,天然的处于封建帝国权力的最核心。

用曹操的话说,宦官哪朝哪代都有,这本没有什么,只是皇帝不应该给予其宠信,给予权力。魏太武皇帝神目如电呀!为什么偏偏东汉王朝会发生宦官集团被皇帝宠信、给予权力的事呢,仅仅认为东汉皇帝个个是昏君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知道东汉王朝与西汉王朝相比持续的时间要短一些(西汉王朝二百一十年,东汉王朝一百九十五年),但其中君主的数目却差不多,说明东汉王朝皇帝新陈代谢的速度特别快。除了开国的汉光武帝外,越往后皇帝的寿命越短,一个个往往正当壮年就撒手人寰。皇帝死了是个大问题,皇帝死了没儿子就是个天大的问题。为了谁当新皇帝的问题,大臣们着急,但更着急的却是皇后(此时应该是太后了)和皇后的兄弟们(外戚)。平民人家的老公死了,小寡妇无依无靠,而在皇家皇后及其外戚就失去了权力的来源,所以迎立一个新皇帝就成了保障他们荣华富贵的当务之急。

于是一场穿越到二千多年前的"超级皇帝"的选秀节目就开始了,公开的标准是要选取贤能的、品行好的刘氏宗亲来承继高祖天下,但私下的核心标准却只有一条——好控制。怎么才是好控制的皇帝呢,首先要年龄小,最好还处于哺乳期,如果实在舆论上交代不过去,起码也得选一个幼儿园或者小学生。其次,家世要简单,说白了最好是爹死娘嫁人既无亲妈做外援,又无兄弟做依仗的"刘氏孤儿",这样才能完全被皇后及其外戚掌握在股掌之中。

终于,经过初选、再选和终选,一个符合太后和外戚要求的,新的小皇帝喝着哇哈哈继位了。

2、 刘氏皇帝初长成

皇帝是继位了,太后及其外戚们弹冠相庆,因为他们可以继续打着皇帝的旗号专权了。但他们忽视了两点。

其一,新皇帝虽是奉太后旨意继位的,但他与太后并无一丝血缘关系,可以想见在没有血缘基础的前提下,新皇帝与太后的情感绝对说不上亲密,两者的关系应当更接近于一种封建宗法上的继母与继子的关系。那么在汉代讲究以孝治天下的情形下,一个继子能有多"孝"是很成疑问的。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小皇帝如果没有夭折,平安长大的话,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是否能够继续容忍与自己没有一丝血缘关系的"舅舅"们继续擅权弄国,而作为皇帝的自己仅仅是一个象征,皮毛权力没有也是很成疑问的。而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小皇帝一定生活在这些"舅舅"们的阴影之下,时时刻刻感受到了他们的跋扈与桀骜不驯。而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使小皇帝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于是,如何除掉这些外戚成了皇帝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3、 外戚跌倒,宦官吃饱

在外戚长达十几年的专权过程中,皇帝举目四望朝臣皆是外戚同党,自己举目无亲没有自己的母族作为新的外戚以为依靠。有的,只有十几年来跟在自己身边恭顺忠诚的宦官,终于,皇帝把自己豁出去了,与他们的血盟誓福祸共依。看着皇帝将自己万乘之躯托付给自己这些被世人鄙薄之人,想想成功后的荣华富贵,这些宦官怀着无比激动却万分坚定的信念向似乎不可一世的"大将军领尚书事"们举起了屠刀。现在,这个王朝终于轮到他们宦官做主了。

总结:东汉王朝与西汉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帝更迭过快,而且往往无嗣而亡,迎立的新皇帝与原外戚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随着新皇帝年龄渐长,两者之间权力冲突不可避免。这时,作为皇帝身边唯一可以信赖的集团,宦官集团作为皇帝夺权的工具在与外戚集团的斗争中走上了东汉王朝的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