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朱元璋来到他的夫人马皇后处和她说,我过几天就要进行登基大典,我有心立朱标为太子。朱标作为嫡长子,把太子之位给他天经地义。夫人跟我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为我生下这样一个儿子,并且精心抚养成人,十分不易。我将朱标立为太子,夫人你也就放心了。朱标成为太子后,希望夫人继续同我一起教导、培养他。

马皇后当然很高兴立自己的儿子朱标为太子了,母凭子贵嘛!马皇后和朱元璋说,他会精心调教朱标,尽快让他体会到做大明朝皇帝的辛苦。

按理说,历代皇子们打得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到太子之位,当上皇帝,朱标稳稳地的做到了太子之位,心里该是很兴奋才是,但是,不久之后,朱标就开始承受巨大的痛苦。

原来,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对他十分严厉,而朱标呢,从小就体弱多病,还有肥胖症,一条腿还有点瘸,走路还不方便。朱元璋根本不关心朱标身体上的不适,只是一味的要求朱标加强学习,每天必须完成他给朱标规定的学习计划。这样,身体素质很差的朱标逐渐难以承受,苦不堪言。

洪武六年,朱元璋觉得自己年老体衰,身体大不如前,他觉得是时候让朱标处理朝廷政务了,这样朱标才能尽快的掌握治理国家之道。但是,问题很快又出现了。朱元璋发现朱标太过仁慈了,太过软弱了,这怎么可能治理偌大一个国家呢?

事情是这样的:朱元璋要求御史袁凯,将他之前亲自审结的一个案子交给朱标来复审,朱元璋就是要看看朱标处理案件的能力。结果呢,朱标把那些应该判重罪的人都判成了轻罪或无罪释放!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恼火,这是在否定他这大明开国皇帝亲自审过的案件的正确性。

太子朱标

朱元璋就压着火气私下里问御史袁凯,你给我评价一下,我和太子朱标谁判定的案子合理?袁凯很会说话,他说道,皇上欲杀,法之正也;太子递减,心之诚也。意思是,朱元璋你判这案子,虽然判的较重,罪犯应该死罪,该杀,这是你严格按照大明的律令来执行的,无可厚非;太子朱标将犯人重罪轻判,表明他怀有一片仁慈之心,这是要以仁德治国!

这圆滑的御史袁凯对朱元璋的提问,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朱元璋对袁凯说,审判这样一个案子,我和朱标的意见都不能达成一致,这长此以往,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会知道我和太子政见不一,这可怎么办呢?

朱元璋说,当了太子就不能一味地仁慈,就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仁慈,什么时候不该仁慈。这样以后做了皇帝才能辨清奸佞,忠臣和逆臣。不然的话,大臣们就会觉得太子太软弱可欺。现在朝廷上下尚有奸佞之臣,而北部的元朝的残余势力还想蠢蠢欲动,企图卷土重来。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一味的实行仁政,能掌控住局势吗?

袁凯劝说朱元璋道:皇上你也不必着急,假以时日,太子在你的调教下,一定会理解你的治国之道的。

朱元璋认为,太子如此软弱仁慈,于国家治理无益,朱元璋提倡铁腕治国。他考虑,既然太子朱标不敢下手,那他只好大开杀戒,当这个暴君了。朱元璋决定帮朱标清除朝廷上下的障碍,只有这样,朱标的统治才能稳固,他在九泉之下才能高枕无忧。

洪武十二年,占城国的特使来朝,但是朱元璋却没见到,据后来的调查,使节被左丞相胡文庸拦下了,胡文庸没有及时上报。朱元璋大怒,要求查办胡文庸。结果发现,胡文庸早就和占城国的使节有密切的交往,而且胡文庸还暗中招兵买马,企图要造反。

朱元璋对胡文庸案子中牵连的人,只要查明有涉嫌贪污和谋反的都施以酷刑,甚至连坐。主要犯人,一律处死!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大开杀戮,让满朝文武每天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大臣们如果发现朱元璋将玉带贴在他的胸前,那么这就表示,皇上今天心情不错,不会杀人;如果朱元璋的玉带放在了肚皮底下,大臣们就认为今天朱元璋又要杀人,大臣们就会吓得面如土色。

每天大臣们离家上朝前,都要和家里的老婆孩子诀别,因为他们不敢保证自己当天能活着回来。如果能平平安安的下班回家,就会在家里庆贺一番,庆贺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