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对个人来说更是一种自我要求。懂得孝顺的人,不仅明白感恩,更是一种心善的表现。

生活的种种不可预期和复杂,也逐渐让一些开始不那么重视孝道,也有一些人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很容易把孝顺和没有自我混淆。

孝顺父母,是对父母的一种爱和感恩,但绝不是失去自我,完全遵从父母而活,所以你真的明白什么是孝顺吗?孝顺父母的人,面对这三种情况,往往更懂得明辨慎思。

一、不以金钱衡量价值和交换

虽然说,没有钱,很多事都会受到限制,甚至孝敬父母也会有一定的困难,然而一个人,在面对父母亲情和家庭的时候,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把爱放在金钱之后。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相随对钱财的孝顺,对父母的敬爱更重要。如果失去了敬,只有钱的衡量,那么赡养父母,就和你养的宠物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明白在亲情的世界里,物质条件是永远都不能替代的,更是在子孙发达之后,不能忘本的一种体现。

二、父母也有不对的时候

孝顺父母,不是纵容,敬爱不是纵恶,所以要明白,父母也只是平凡的人,也有不对的时候,这个时候要明白作为子女,要懂得劝谏和引导。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要懂得寻求适合的方式和地点,劝诫和解释。

尤其是很多家庭存在的婆媳相处问题,要懂得明辨慎思,不能因为父母年老,就让父母一直犯错,也不能因为新媳妇年轻,就一种承受本不该承受的结果。当然问题的出现,多数时候是双方可能都有问题,这个时候更应该明辨,让当事人认识到处事不当之处。

三、德行有亏,是最大的不孝

每对父母都希望子女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值得别人尊敬的,如果能做出一些光耀家族的事情,更是父母最大的骄傲,相对的,如果子女德行有亏,做出败坏人性的事,也是父母最难过的事。

儿孙坐牢,最难过的莫过于父母;儿孙成才,最高兴的也莫过于父母,但是父母的高兴和难过,并不是自己受罪或者享福,而是觉得自己没有教导好子孙,愧对于长辈祖先,无颜面对家族和世人。

俗话说得好:“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如果真心孝顺父母,一定要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德行,做事无愧于心,无愧于父母和天地,最起码要顶天立地做最好的自己。

一个人有了对自我的要求,才能一步一步不断向上走。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了,自然能把想做的做好。能承担得起责任,才能无惧风雨,站在高处。

当一个人,懂得真正的孝顺的时候,会逐渐明白,孝顺父母是在不断地优化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减少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