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歲的王阿姨(化名)十多年來一直飽受頸椎病疼痛的折磨,她一直採取保守治療。3 年前,王阿姨的病情突然加重,左腳走路不穩,左手發麻無力,左側上下肢出現不全癱瘓症狀。近日,王阿姨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羅湖區中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陳曉東,經檢查確診爲頸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骨化,相應層面椎管狹窄並頸脊髓受壓。陳曉東主任爲王阿姨實施了的頸椎前路手術,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將於近日出院。

脊髓骨性壓迫,老人的脖子裏有個"定時炸彈"

王阿姨十多年前就開始出現頸部疼痛,她沒有太在意,一直採取保守治療,疼了就喫點藥,頸椎擦點舒筋活血的藥,症狀能稍微緩解一些。可最近三年,王阿姨的病情突然加重,肩膀非常難受,左腳走起來搖搖晃晃,同時左手感覺發麻,無力抓物,抬手也非常困難,很快發展到不能下牀行走,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在朋友的推薦下,王阿姨來到羅湖中醫院脊柱骨科就診。陳曉東主任爲患者做了頸椎 CT 和 MRI 檢查,結果顯示頸 5/6 椎間盤突出,後縱韌帶骨化,相應層面椎管狹窄並頸脊髓受壓,且證實爲骨性壓迫。"患者的情況比較嚴重,脊髓受壓已經比較厲害,如果任其發展下去,脊髓進一步受壓會導致完全癱瘓,必須儘快手術治療,以解除風險。"陳曉東主任說。

據瞭解,骨性壓迫和軟性壓迫症狀都是以脊髓壓迫損傷爲病理特點,症狀都是四肢不全癱瘓或全癱,行走不穩,行走時患者會感覺腳底軟綿綿,所謂踩棉花感。臨牀上,軟性壓迫比較常見,骨性壓迫少見,但骨性壓迫的手術風險、難度要遠大於軟性壓迫。

降低手術風險,採取頸椎前路漂移手術方式

考慮到王阿姨年齡較大,身體耐受有限等特殊情況,陳曉東帶領脊柱骨科團隊通過轉變頸椎前路漂移方式,增加了旋轉,使頸脊髓骨性壓迫前移,達到骨性壓迫脊髓間接減壓療效。"簡單來說,就是在脖子前路‘開門手術’,通過旋轉切除的方式來間接減壓脊髓骨性壓迫,最後再將旋轉的椎體進行固定。"陳曉東主任說,手術進行了 4 個小時,術中出血僅 120 毫升。

" ACRF 是在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物複合體前移(ACAF)的基礎上改良而成。"陳曉東主任表示,通過頸椎前路來間接減壓脊髓骨性壓迫,既可防止頸後路手術各種不良後果,又可達到脊髓間接減壓的良好療效。

術後,王阿姨手腳發麻、無力的症狀明顯改善,左側手臂不僅可以上舉,左腳也能下地慢慢行走。據悉,王阿姨再康復幾天就可出院。

陳曉東主任提醒,在脊髓受壓初期,只要四肢不全癱瘓,大小便正常的情況下,手術解決壓迫後患者在後期經過康復鍛鍊,恢復正常生活行走功能可能性非常大。

(深圳晚報供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