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劇雖好看,不宜入戲過深哦

近日小編在網上“衝浪”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句式,“只要你也討厭某某某,我們就是好朋友”,大家可能也曾見過甚至使用過。非常可以理解各位觀衆和讀者對作品中角色的真情實感,本無可厚非,不過,劇歸劇,玩笑歸玩笑,還是不宜入戲太深。

基於以往所見,基本上所有的作品劇情都不是平淡如水的,往往要一波三折,製造出足夠多且精彩的矛盾衝突來抓人眼球,人物角色設定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大重點。按照一般的劇情走向,故事裏的角色往往自動分成正反兩派,在故事初期,正派人物處境常劣於反派,甚至遭受壓制,正派只能臥薪嚐膽忍氣吞聲,歷經重重挫折和磨難,最終痛快反擊,一騎絕塵,站上人生的巔峯,正義的一方戰勝邪惡的一方,故事至此結束。這是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較常見的故事走向,而作者編劇爲了使畫面更具有衝突性和戲劇感,也會有意將正反兩派差別放大,於是產生了正方“傻白甜”,反派“壞到底兒掉”的強烈對比,讓觀衆感受到更大的感官刺激。

也因此,觀衆們在作爲旁觀者以上帝視角收看時,常自動代入正派角色,試圖與其“共情”,與角色同喜同悲。當主人公邂逅了甜甜的戀愛,似乎觀衆隔着屏幕也被溢滿空間的粉紅泡泡迷得暈頭轉向;當主人公遭到了反派的傷害,觀衆恨不能代替主角去承受那些悲苦,更是對反派恨得牙根癢癢。

只是劇裏的角色終歸是虛幻的,觀衆們心裏窩火卻沒有“報仇”的門路。不吐不快的情緒促使着一部分人將炮火對準了扮演者,在彈幕上發泄之後還要跑到演員的社交賬號下去宣泄一通,對劇中角色的恨意被裹挾在帶有非善意的文字中朝着扮演者衝擊而去,彷彿虛擬和現實的邊界在慢慢消融。

但對於扮演角色的演員來說,從性質上看他們只是完成了一份本職工作,從內容上看,他們同時在挑戰自我,體驗不同風格的角色,趁機“體驗”一把不一樣的人生,這也是這個職業的一重迷人魅力,方方面面並無可指摘之處。若演員因爲“演技太好”使得觀衆入戲太深,反過來遭受觀衆由角色上升到真人的“網絡暴力”,這終歸是有些無理且滑稽的。

無論如何,“入戲”是對作品本身的認可和肯定,觀衆可以作爲旁觀者去冷眼觀之,總結得失,也可以嘗試與角色感同身受收穫悲喜,但還是要保持自身的理智,明確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界限,不宜將二者混淆,劇情再好看,也還是不要入戲過深爲好。

在飛盧讀書亦是如此哦,讀書時我們可以全情沉浸其中,仔細品味不同主人公的奇妙快意人生,而在放下書之後,還是要在現實世界認真努力,認真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