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清涼

文/趙亞妮

盛夏酷暑,悶熱難耐。空調壓縮的乾燥空氣,愈發讓人懷念大自然的清爽。

與友共鳴,於是,驅車一路東行。沿國道,入華縣,穿高塘,進澗峪。車子在狹窄顛簸的山路上爬行,滿眼的綠意卻已搶先舒緩了神經。

那是怎樣的綠啊,層層疊疊,起起伏伏,蒼翠欲滴,彷彿隔窗都已感受到了絲絲清涼。定睛細細端詳,發現那漫山遍野的綠意,來自核桃樹、柿子樹、槐樹、椿樹、花椒樹,來自拔節抽穗的玉米、爬滿地的土豆蔓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藤蔓和小草。它們自由地生長,自在地攀爬,因爲少了人爲的修剪,於自然隨意中多了一份隨心所欲的舒暢。就連那些特意栽種的莊稼,也比別處的少了四四方方的刻意規劃,只依照地形沒有規律地排布着,與周圍的綠樹雜草一起享受着陽光雨露的滋潤,卻也以綠意蔥蘢和朝氣蓬勃回報着播撒它們的主人。

車子小心翼翼地穿行,路兩側旁逸斜出的枝丫恰似頑皮的孩童,時不時想要輕撫車身,而後搖擺着雙手發出綠光。左拐,前方視野頓開,青綠色的山峯間,瓦藍瓦藍的天幕上,飄過幾朵白雲,宛若一幅絕美的畫卷;右拐,車身又隱入山林,遂看到一彎溪流,由遠而近流過,又由近而遠流去,猶如一條流動的明亮緞帶;再右拐,過石板橋,再左拐二三百米,就到了一處水聲潺潺的開闊地帶。

這片開闊地上,已停放了兩三輛車,遠遠看到稀疏的樹林間綁着吊牀、放着小桌,更遠遠聽到溪水邊孩童的嬉鬧。探尋清幽,看來不止我們一行呢。在水邊安置好所帶裝備,就安心地享受起這天然氧吧的各樣饋贈來。

青山遇綠水則更顯秀氣與靈氣,當一路招引着我們的明亮緞帶就流淌在腳下,就潺潺在手邊,怎能不歡欣雀躍地投入它的懷抱?迫不及待地掬一捧在手,並不刺骨,卻已清涼。細細玩味,可以聞出水草和泥土的清香。清泉石上流,溪流清澈見底,水底的青草、鵝暖石和偶爾遊過的蝌蚪清晰可見。站在鵝暖石上,逆着流水的方向納她入懷,激起一串快樂的浪花。隨手將浪花灑向岸邊的同伴,引來一陣歡快地驚叫。於是,歡聲笑語伴着潺潺的流水聲,擴散着,遠去着,又迴旋着。

與溪流的親密接觸稍稍褪去了熱度,旋即就被仰視的美景所吸引。坐在水邊,放眼望去,青山沿着溪流的緞帶綿延開去,向東西,向縱深。此處不高不低的山體被各色綠意細細密密地覆蓋着,沒有華山的險峻,沒有秦嶺主脈的巍峨,卻有着它獨具特色的敦厚和安寧。數萬年或者成千上億年來,它靜靜地佇立着,耳畔響徹着潺潺繞行的溪流,如此山水相依,如此動靜交融,怎能不讓人爲之動容?此情此景,更能深切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踐行勢在必行,更能深刻參透“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之偉大睿智。

耳聽潺潺水聲,眼觀蔥蘢綠意,實在好不愜意。瓦藍瓦藍的天空,彷彿是專門爲了陪襯這份蔥綠。間或飄過幾朵白雲,更有錦上添花的細膩。它們從青山背後靜靜地挪移上來,輕巧地,從容地,不緊不慢地。先是露出幾絲飄帶,再是閃出小半邊臉,然後纔是棉絮般的隊列,有條不紊地依次漫過山頭,飄向遠方。說好等着看這一朵如何飄過山頂,好像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等回過神來,它早已變幻了軌跡。於是,又想等下一朵。此刻,眼睛和相機是絕對不夠用的。唯有用心,方能體會日月悠長裏的淡泊與寧靜。

一隻蜻蜓飛過,停留在孩童的水桶邊。不遠處,他的父親正在悠然垂釣。兩棵綠樹間,有妙齡女子將吊牀做鞦韆,酒窩盛滿笑意。三五行人,摘幾枚溪邊的野果,就着溪水的清涼入口,品嚐本真的醇香。清風過處,清爽迎面而來,蟬鳴卻愈發顯得清幽。暑熱遠去了,時間定格了,心安靜了……

如果不是與農家約定的飯點已到,實在不忍終止這樣的幸福體驗。

農家餐飯簡單純樸,盡顯原生態。四盤菜,綠色的是涼拌灰灰菜,白色的是醋溜土豆絲,蒜泥黃瓜白綠相間,炒土雞蛋黃燦燦分外誘人。外加一碗紅油辣子,一碟水芹菜油餅,幾碗餈粑做主食。美食一上桌,引來喫貨們的風捲殘雲。

坐在主人的庭院中,身後是蔥蘢的青山,頭頂是大朵的白雲,身旁是種滿韭菜豆角黃瓜的菜畦。喫着地道的家常飯,看着久違了的炊煙從房頂升起,聽着他們“只是一頓飯而已”的謙辭,不免更多了遐想和追思。

從前的日色很慢,山間的炊煙很長。這樣的青山綠水滋養了這樣淳樸的山民,固守山林,安寧本分,人與自然這般美麗地和諧共生。

此刻,綠水青山已遠,農家美食已淡,那宛若世外桃源般安守日子的清幽從容,卻依然留存心間,成爲盛夏裏永久的清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