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乌当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系列重要部署和指示要求,紧紧围绕“温泉景城融合,游憩医养共享”的发展主题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据悉,自2016 年贵阳市入选市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乌当区发力全域创建,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35%,2019 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8.93亿元,接待游客2308.81 万人次,接待省外游客量同比增长27.8%,接待境外游客量同比增长35.2%。

那么乌当是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呢?

强化统筹协调,优化顶层设计

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域旅游发展。制定旅游发展目标考核,形成领导挂包、人大督导等制度,确保旅游工作成为政府年度考核。

强化政策保障,定位主导产业

将旅游业定位于主导产业,地方和部门发布多个支持政策文件。完成《乌当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域健康旅游规划》等,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完善乡村旅游等多个专项规划和督导评估机制,积极实现多规融合。设立旅游专项发展资金、贷款贴息、奖励补助、开放性金融等多元政策。

强化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

辖区内形成了以贵阳高铁东站,机场高速、高铁北站环线、高铁东站绕城以及贵瓮高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城域区间快铁、城市观光巴士、专线公交和通景公路等实现旅游有效连接。

强化资源供给,促进业态融合

发挥温泉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与医养结合;融合农文商旅,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偏坡向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将羊昌花画小镇升级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A级景区。联动景区培育精品,着力打造“情韵·阿栗”、“醉韵·偏坡”、“美韵·渡寨”、“福韵·王岗”、“古韵·陇脚”等“五韵”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强化秩序安全,共建“监管网络”

建立全方位旅游市场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用标准促进服务质量,优化优质服务商目录;通过执法队伍维护市场秩序和信用管理;将旅游企业纳入诚信体系管理,实施“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投诉处理机制,倡导文明公约,树立文明典型,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友好型”目的地

强化环境监察,积极推进旅游景区和村镇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景区美化亮化、村寨亮化工程、民族文化保护、山区绿植造景工程、风景道工程,优化社会环境。

强化品牌影响,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开展旅游营销推介和品牌媒体推广,提升“美丽乌当花园之城”品牌形象;举办温泉节、“三月三”、“六月六”等节事活动稳定市场竞争力。以冬温泉夏避暑为特色,拓展重点城市群休闲度假群体,搭建乌当旅游目的地营销互联网平台,多部门联动推动全域旅游营销。

在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中,乌当区探索创新“三零一有”乡村旅游扶贫富民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形成省民营龙头、区国资平台、村合作社协同发展的模式,促进了乡村振兴与旅游富民。

积极创新景城融合、点线成带的城-郊游憩模式,为贵阳全域旅游发展蓄能。按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的4处文旅驿站和复合型公路服务区,与贵阳环城林带绿色生态走廊、贵阳旅游公路环线乌当段和区内风景道和通景公路,共同构筑了城景融合的城-郊游憩模式。实现了区级全域旅游创建全面开花,与贵阳市级创建发展形成协同。

实践创新全域智慧旅游系统,与景区分时预约对接,探索景区瞬时游客容量,促进复工复产。在原有监测平台基础上,结合疫后“错峰、预约、限量”开放原则,开发景区分时预约、游客大数据画像、健康轨迹前置确认、热点动线实时监控与区域全域旅游导流分散功能,助力疫后文旅企业重振,提高文旅治理能力。

旅行|攻略|美食|人文|资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