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尉氏,瓜果飘香。水坡镇是尉氏县一个典型的农业镇,素有“水坡辣椒辣了家乡辣四方,水坡西瓜甜了你我甜中国”的美称。绿树农田围绕下水坡镇西水坡村,屋舍俨然且道路整洁,尽显美丽与舒适,闲暇的村民在街头巷尾惬意的聊着天,好一派乡村田园风光

“过几天这两只羊又要下崽了,看着它的肚子这么大,估计又是一胎下俩崽儿。”村里曾经的贫困户陈小石,指着羊圈里两只肚子圆滚的羊,对来家中走访的市教体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浩及驻村工作队员李新、秦杏臣开心表示,正是得到了市教体局的帮扶,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你们的帮扶,我们一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呢。

话匣子打开之后,回想起之前的生活,年近六十的陈小石泪水涟涟:因为自己身患残疾,不能进行高强度劳动,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农活,一家人的生活过的捉襟见肘。但是陈小石贫困的生活在2016年出现了转折。那一年,国家开始了扶贫工作,市教体局帮扶水坡镇西水坡村。按照国家制定各项标准,陈小石一家被列入了“贫困户”行列,享受国家的各项帮扶政策。陈小石看到帮扶队员的进驻,生活的美好希望慢慢被点燃了。面对市教体局的帮扶和国家扶贫政策,陈小石没有“躺在政策上睡懒觉”,而是选择了市教体局给予的几只“扶贫羊”,因为陈小石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得到的幸福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由此,陈小石开启了通过养殖羊脱贫的道路。因为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其养殖路上的辛酸可想而知。村民时常见到陈小石匍匐着身子爬在地上割草,然后再背回家喂羊。在市教体局的帮扶下,也在陈小石自身的努力下,2017年陈小石就实现了脱贫,而且是村庄的第一批脱贫户。其实,陈小石一家的脱贫,只是市教体局帮扶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水坡镇西水坡村的贫困户们在市教体局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付出下,几乎都已经脱贫。市教体局驻村工作队自2016年入驻水坡镇西水坡村以来,时刻围绕扶贫工作中心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一心一意为贫困群众的脱贫辛勤努力着。

时至今日,虽然驻村工作队员更换了几轮,但是他们一直恪守着为民初心——让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3月9日,市31中党支部书记王浩从前任驻村第一书记手里接过“扶贫接力棒”,担任西水坡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记者了解到,西水坡村共有530户,2264人,耕地面积2800亩。截止到2019年底,现有五保户6人,低保户8户21人。西水坡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41人;其中已脱贫户8户31人;未脱贫户6户10人,目前西水坡村贫困发生率为0.44%。未脱贫户中,低保贫困户2户6人;未脱贫户中,五保贫困户4户4人。经过前几年的努力,乡村的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都有了很大改观。

王浩驻村之时,正是疫情防控期间。王浩协同村干部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组织卡点执勤测温并登记,积极购买、筹备防疫物资,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发放口罩、消毒液,对村里的主要街道和贫困户家里进行消毒,严格落实上级防疫要求,要求村民戴口罩,不聚集。除了做好防疫工作,村里积极宣传种植、养殖技术,动员村民进行春耕生产,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施肥、打药等,对村里进行了绿化,保证了防疫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公益岗位正常上班,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走访,体检身体,发放健康证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实现了防疫安全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同时,王浩及驻村工作队员李新、秦杏臣一起,逐家逐户了解生活详情,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进行拉网式走访,实地查看群众的生活现状,听取群众的心声,根据群众意愿和缺项,为每户量身定制“六改一增”暖心项目。

“道路也硬化了,健身器材也有了,村庄绿化也有了,美丽乡村的模样初现。”4月17日,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娄和彦带着对西水坡村贫困群众的牵挂,驱车从简来到村里与驻村队员、村干部及贫困群众座谈,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村庄的发展状况及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看到用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建成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给村里带来了收益,对驻村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嘱托驻村队员尽快实施“六改一增”暖心项目,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此外,还要帮助村庄谋划产业,要全力以赴帮助村庄、帮助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王浩一行牢记娄和彦的嘱托,先后奔赴开封市十四中、开封市三十一中及开封市第二实验高中,组织各学校为西水坡村的贫困群众捐赠桌椅,他们起早贪黑将一批批桌椅拉到西水坡村,并将之粉刷一新,根据摸底排查记录的实际情况,走街串巷将桌椅送到贫困群众家中。一些贫困群众看到家中增添了桌椅,拉着王浩他们的手,眼含热泪表示:“你们的关怀,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会始终记住你们的好!”

作者:曹东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