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上謀富路

融合發展促增收

後坪鎮蠟燭山村

因地制宜因戶施策

以茶產業作爲扶貧主導產業

不斷提升茶葉品質

帶領羣衆努力實現高質量脫貧

正在家裏裝茶、洗茶、泡茶的是後坪鎮蠟燭山村村民袁仕洪,他乘着休息時間在家給周圍的茶農們講解茶葉的品種、色澤、味道,讓沒有機會外出學習的茶農們學到辨茶知識。

後坪鎮蠟燭山村村民 袁仕洪

那時候一個月掙182塊錢,最後娃子要讀書,沒有辦法,我就出去挖煤。

八年前,袁仕洪在鎮上的茶廠上班,但是由於發展不景氣,袁仕洪連唯一的工作都失去了。

年齡的增長,又加上文化程度有限,袁仕洪知道外出務工並不是長久之計。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讓老袁看到了回村發展的希望。

後坪鎮蠟燭山村村民 袁仕洪

2014年以後,有這個機會,扶貧政策,我想離家近,能照顧家人,就抱着試試的心態。剛好那時候政策一畝地又補助500塊錢,我改造了80畝。

爲了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展茶葉,蠟燭山村村集體帶頭把最初的120畝茶園進行改造,又擴大種植面積,並新建了一座茶葉加工廠。

後坪鎮蠟燭山村黨支部書記 張繼玲

我們現在村集體茶園有250畝,帶動農戶有80戶貧困戶,目前農戶加村集體的一共有600多畝。

發展規模逐步擴大,管理卻成了難題。村幹部想着袁仕洪有着十多年的種茶經驗,於是讓他又重操舊業幹起承包管理茶園的工作。

後坪鎮蠟燭山村村民 袁仕洪

目前,我承包(自家)的有80畝,我管轄範圍內的前坪、王家溝這兒的最低不低於800畝,現在一年做個3000多斤茶葉。

袁仕洪採取“分散管理、集中經營”的管理模式,去農戶家上門指導種茶技術,幫忙加工茶葉,還直接收購鮮葉,讓村民們沒有後顧之憂,調動了不少村民的積極性。

村民們有了穩定的收入,袁仕洪也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技術,從當初的一個月一百多元的工資,到如今年收入達到12萬以上。他並沒有止步於此,對未來,更是有着長遠的規劃。

後坪鎮蠟燭山村村民 袁仕洪

對未來就是逐步的要把茶產業搞起來,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也準備註冊自己的商標,這樣把自己的“身份證”辦好以後,才能走入市場。

如今,蠟燭山村80%的村民都發展了茶葉種植產業,全村種茶貧苦戶僅種植茶葉一項每戶增收五千元以上,加上在村集體茶廠務工就業,貧困戶每戶增收達到1萬元以上。

後坪鎮蠟燭山村黨支部書記 張繼玲

下一步,我們要藉助鄉村振興政策機遇,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通過集體帶動,確保農戶人平增收達到一萬元以上,戶平(增收)達到五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光茶葉這一項要達到10萬元以上,力爭讓農戶錢袋子鼓起來,村民富起來!

全媒體記者:楊嘉琦 陳夢鴿

通訊員:豐傑

編輯:蓮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