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段时间秦国经历了几个王,商鞅变法是从秦孝公开始,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历经七帝,那么在这七个君王当政的时候,秦国都打过哪些败仗呢?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魏国大将庞涓集结重兵向秦国反扑,夺回安邑,少梁,一直追到河西,秦军大败。直至次年,秦国向魏国求和,在彤(地名)会盟,秦国退回原有疆界,两国罢兵修好。

公元前318年,义渠攻秦,义渠乘中原诸国混战,脱离秦国控制,联合东方五国伐秦。秦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用计谋拉拢义渠,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送义渠王。但义渠不上当,仍起兵伐秦,在李帛(地名)大败了秦军,并收复了部分失地。

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九年,齐孟尝君被秦昭襄王请到秦国当相国,秦国诸大臣不同意,说了孟尝君很多坏话,秦昭襄王因此软禁了孟尝君,想杀他,但是没有下决心。孟尝君设计逃回齐国,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国,一直打到函谷关,在函谷关外大败秦军,秦军坚守不出,联军奋力攻城。三国联军在函谷关围困了秦军近2年,公元前296年赵、宋军队也来增援联军,之后函谷关被攻克,秦国向联军割地求和。

公元前270年,胡伤攻韩国阏于,赵国派赵奢(赵括的父亲)救韩,大败秦军。史称阏与之战,此次战役,使秦国了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之覆辙。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进围赵都邯郸,但因范睢妒忌白起,并建议让赵国割让六城请和,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都同意,于是白起不得不退回秦国。但由于赵国君王采纳了大臣虞卿用六城赂齐国,联齐抗秦,于是并不装备割让六城,之后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于是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之后楚国出兵十万救赵,魏国出兵十万救赵。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

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

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这场战役史称邯郸之战,这次战役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赵、魏、楚、韩、齐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

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援率领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军共击秦,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

公元前233年,李牧大败秦将桓𬺈于肥,史称肥之战,秦王政十四年初,秦将桓𬺈率秦军进逼邯郸,赵王 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李牧先是采取筑垒固守,伺机反攻的方针,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又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撤回的秦军。经激烈战斗,大败秦军。桓𬺈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公元前232年,秦王翦攻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伐楚,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要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会师。当时楚国将领项燕率领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跟踪追击李信军队,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结果大败李信的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名都尉,李信军大败而逃。

相关文章